产品中心
杏彩app湘南油菜花田变迁史:从食物到景观
“前年栽了向日葵,效果不太好,去年商量种油菜花时,结果又错过了时间。”3月2日,坐在永州江永县勾蓝瑶寨村支部办公室内,村支书田无奈地笑着说,“思来想去,还是种油菜好看,花期过后,我们准备再种薰衣草。”由于受到湘中地区油菜花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鼓动,远在湘桂边界的瑶寨小村也开始琢磨营造怎样的新田园景观了。
“前年栽了向日葵,效果不太好,去年商量种油菜花时,结果又错过了时间。”3月2日,坐在永州江永县勾蓝瑶寨村支部办公室内,村支书田无奈地笑着说,“思来想去,还是种油菜好看,花期过后,我们准备再种薰衣草。”由于受到湘中地区油菜花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鼓动,远在湘桂边界的瑶寨小村也开始琢磨营造怎样的新田园景观了。
“翻过那道城墙就可以看到油菜花海了”,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沿着石板路攀过一道小山,山上有进入瑶寨的城门,城门之外,就可眺望瑶寨背后的油菜花田。
与途中所见油菜花田相比,勾蓝瑶寨新栽培的油菜花田更加错落有致,似乎是经过人工精心安排过的,沿着逐渐下降的坡地,开放在瑶寨背后的盆地内。
在作为一档综艺节目的外景拍摄地后,勾蓝瑶寨的名气也在湘南迅速蹿起,寨内不仅着力打造瑶家风情,淳朴的农耕文化景观也得到了提升。
沿着新铺设的公路可以沿途欣赏那些为了迎合游客的审美而添设的耕牛雕塑。一路上也数次与牵牛的村民擦肩而过,春耕已经开始,即使冒着雨,很多村民还是戴着斗笠在田间耕作,这幅场景,应该就是极好的田园景象。
为了迎合大众审美的口味,勾蓝瑶寨内外原属分产到户的耕地又重新流转到政府手中,打造新的田野景观。例如适合旅游观光的花海,至于栽培哪种花,村支部曾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与摸索。
“首选在村后的田里栽了向日葵。”迎接我们的田笑着说,“后来感觉向日葵生长周期太长,开花后效果并不好,于是想栽油菜花。”
我问田知道婺源么,田回答婺源油菜花确实很有名,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瑶寨的春天装点得同样生机盎然。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勾蓝瑶寨旅游淡季,直到6月份后的摸泥节以及之后的盘王节带来人气。怎样在春季吸引踏春的游客是勾蓝瑶寨面临的难题。由于难以确定新的田野景观,去年甚至错过油菜花的播种期,失去了一次展示勾蓝瑶寨春季美景的机会。
田嘴中的那一片位于勾蓝瑶寨上村与下村的连接处。站在这片油菜花田里,可以俯瞰上村的背影,正好掩映在金的花海之中。但是相对于占地面较大的村落,这一小片油菜花显得杯水车薪,大部分耕地被栽种了有机蔬菜,借助于村内干净、充沛的水源,这些蔬菜包括花菜、萝卜、芥蓝等,被提供给村外一家有机农场,用来打入高端市场。
为数不多赞同新田园景观的可能是参与村内农家乐运营的几户瑶民。住在上村的黄丹萍开了一家农家乐,并可提供住宿。在她看来,无论是种植向日葵还是油菜花,只要能吸引春天的游客就是好的田园景观。
黄丹萍十分善于推销瑶寨的美景,并将自己的手工产品及土特产向外销售。在勾蓝瑶寨居住的一个晚上,她展示了瑶家织锦技艺,并自信地认为勾蓝瑶寨是比凤凰还具魅力的地方。
勾蓝瑶寨是江永县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瑶寨。勾蓝瑶寨镇守着湖南通往广西苍梧郡的最后一个隘口。整个寨子南北寨门完整,青石寨门耸立,三层瞭望门楼威严。
走进勾蓝瑶寨,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村庄、巷道、民居都浸淫在一片古香古色的风韵中。具有典型特色的瑶族民居,房屋墙体均用大青砖砌成,房屋四周飞檐翘角,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小型青石花格窗。这里的门楼建设极为讲究,每个门楼分别由16根直径30厘米以上的木柱架接而成,均为3层结构。每根木柱下面置青石雕花抱鼓石,梁枋雕花,门楼内架设木凳供人歇息或举行小型聚会。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勾蓝瑶人与世无争,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四周的高山形成一道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他们还在9座山与山之间的接口,建了9座城门。在外界纷扰的时期,这里的城楼上有人站岗把守,并设有瞭望台与枪眼。
古村四周的车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等首尾相连。登高下望,眼前的青山流水、小桥古村,构成一幅天然的风景画。
族谱是这样描述古村风景的:“吾村居于此,前川如虹贯日,后山如燕归巢,左右林壑尤美,繁族聚居,乃应山川之王气。”青石板巷道遍布全村,具有典型特色的瑶族民居,令人流连忘返。
关于勾蓝瑶的来历,戏台碑刻有记载。这里的“勾”是山与山之间“勾结”,环环相扣。“蓝”指一口古井井水的颜色,这口井是兰溪河的源头。因村子“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于靛,因名勾蓝”。
古村勾蓝瑶是根据姓氏集合聚居的。一个姓氏一个门楼,门楼与主干道垂直,有13条次干道,各姓氏沿主干道及次干道左右设置的小巷,向后延伸布置住房,形成以血缘为主脉的居住格局。
每个门楼不仅拥有自己的田产,还各自修建了榨坊。黄丹萍记得村内不仅食用茶油也吃菜籽油,随着人口的增长,产量低的茶油已经难以满足全族人的需求,油菜的推广种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而菜籽油也逐渐取代了茶油与猪肉,成为勾蓝瑶寨主要的食用油类。
在村落田地未流转入政府之前,勾蓝瑶寨村内有公山和公田。公山用于供给建筑、维修庙宇的木材。公山内缺乏的特殊用木,就砍伐公山一般木材与私人兑换。公众的膳食、茶水用柴,也到公山里去捡枯枝干柴。砍伐生柴必须经瑶长、绅士现场指定。公田的名目很多。庙有庙田,供应凉亭茶水的有茶水田,维修河坝有坝田(在该坝灌区内),办公学有学堂田。公田的经营办法是承包,按每亩上交多少担谷计量。劝首向村民凑庙钱,要在庙田收入不够支付时,才能去摊派不够的那一部分。
所以村寨内外并无统一的田园景观,即使农民包产到户后,原有的公田制度消失,村民还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打理田产。在距离村落较远的耕地区,由于贴近山林,缺少水源,瑶寨人将它们开垦为整齐的梯田,并在旱地上种植烟草。而距离村落较近,水源充沛的土地,则开辟为水田,维持村寨的稻米供应。
虽然瑶寨内外可利用的耕地不多,但是得益于瑶族人精良的耕种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耕地上一年四季显现出不同的田园景观。
春季时,以油菜及菜地为主。油菜占领主要地位,菜地分散在周围。蔬菜以芥蓝、白菜、大头菜为主。田埂上生长着野葱或者鼠麯草,皆是春季瑶民常吃的野菜。
3月9日在勾蓝瑶寨村外田埂上散步时,偶得数根鼠麯草,带回农家乐后,裹上油面鸡蛋,放入锅中过油,口感竟十分香甜,一点蒿属植物的怪味都没有,着实体验了瑶寨的新鲜食谱。
油菜收割后,会被迅速地榨取油料。土地也会得到翻耕,并且注入水,准备插秧。若是准备种两季稻的农户,则会选择冬季休耕,不栽油菜,而是撒上紫云英的种子,培养土地的肥力。
紫云英会引起耕牛胀气,这大约是熟悉耕牛的寨民都通晓的尝试。而据说,薏苡的果实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种胀气,所以在田埂上,也很容易找到这种植物。
油-稻轮作的推广,让湖南成为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省份,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面前,会不会偶尔审美疲劳呢?多样化的传统田园景观仍然被保存在乡野之间,当然还有新近兴起的桃花、梨花等观赏踏春之地值得推荐。
偶尔进入乡村,觅得休耕的农田,都可寻觅春日里不同于油菜地的生机。肥硕的鼠麹草,刚刚抽出嫩茎,脑袋上顶着花。薅上一把,即可以做传统的蒿菜粑粑,也可以如上文用面与鸡蛋裹浆,炸着吃。
休耕的水稻田中可以寻到许多野菜。依靠丘陵的高坡,可以找到蕨菜,像拳头一样孤愣愣地伸直脑袋,它们大约是第一批从土地中冒出来的嫩芽。湖南乡间几乎都可寻到它的身影,吃法也很简单,有的直接炒肉,有些则汆汤后,做凉菜食用,或者做成一坛子泡菜,可以吃到冬天。
如果是低地贴近水源的地方,可以找到水芹、野薤,或者鸭脚板。鱼腥草出现的概率也很高,这取决于乡间的气候与地理环境。
3月中旬是十分适宜踏青的季节。如果你怀念更为淳朴的田园景观,不妨在一块休耕的稻田中找点乐趣,也许会有刚从冬眠中苏醒的林蛙,它们大多是褐色的,脚十分长,十分擅长弹跳。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惊动它们。
春季的翻耕是难得的乡野景观。一位农民牵着水牛在耕田,是十分贴合田园诗的审美的。在越来越提倡机械化的农业面前,耕牛在逐渐减少,但尚未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得益于湖南多山的地理环境,在梯田上的作业,几乎还要仰仗这些牲畜。
不同的地理单元,传统的田园风光也不一样。湘中丘陵纵横,湘北湖区宽广,耕地面积也比湘西、湘南山地要多。在油-稻轮作之外,湘西适合广泛种植高山蔬菜或者水果产业。而湘南则以橙子、香芋或柚子为主。
除了这些自然的田野景观,大范围的果树花海也成为油菜花之外的不二选择。如衡山县萱洲镇1500亩的桃花、500亩的李花,祁东县官家嘴镇竹塘村180亩桃林,以及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力丰梨园,听说规模已达5万余株,占地1300余亩。如此大面积的桃花、梨花,用来装点一个春天是足够了。
此外,耕地外围的山野也可放入田园景观,如山樱、山橿、檫木、木姜子,都将盛开了,尤其是湘西的山樱花,与湘南的野生紫荆,一者白,一者紫,是多样化的田野景观中最美的点缀了吧。
在江永县境内四处寻觅油菜花,除了勾蓝瑶寨,黄甲岭乡坐拥上万亩油菜,是本地种植油菜的大户。驱车前往这凋敝的黄甲岭古村落时,要经过一条细细乡道,全程10公里路上,全是盛开的油菜。由于气温较低,与长期下雨,花色有些偏冷,但依然是江永境内少见的大范围油菜地了。撰文/本报记者钱烨
途经黄甲岭村时,与一位放蜂人偶遇,打听得知此处油菜地是近年新扩张出现的。蜂农木梓林是本地人,从事养蜂行业十几年了,刚从广东回来就遇到多年未见的糟糕天气。
相比较于往年,今年油菜花期有所推迟,而且花蜜的水分过大,由于气温持续走低,他的蜜蜂损失惨重,不仅“一两蜜都没有采到”,而且受到潮湿气候的影响死伤过半,木梓琳说,今年是养蜂人的灾年。
经常在广东境内放蜂的木梓琳是看到家乡的油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才回家放蜂的,不仅在江永,木梓琳感受到郴州境内的桂东、桂阳,永州境内的江永、江华等数个县都在大力推广油菜种植。这对于养蜂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甚至于,深居萌渚岭腹地的江华县宝镜古村落也不能免俗。与勾蓝瑶寨的建设史相似,宝镜古村深居具有岩溶地貌的萌渚岭腹地,该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当地一何姓大家族9代人历时100多年建成的。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名录》记载,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塘水清如镜,可食饮,又能灌,故名宝镜”。
宝镜古民居为清代江南典型民居建筑,有皖南民居建筑特点,由此往南依次分布,由围姨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部分组成,至今保存完好,占地80亩,由9井18厅组成,共108间房,俗称“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日晒西”。
在这处耀眼的古民居面前,就是占地数百亩的油菜花田。3月10日,我们一行驱车到来时,花已盛开,金的油菜花铺设在桂林似的岩溶峰林面前,高耸的山脉使得油菜地与村庄变得乖巧与美丽。
与勾蓝瑶寨不约而同的是,这片油菜几乎是为景观存在的,而区别在于宝镜古村的土地并未流转,油菜是村民自己选择种植的,但仅作为肥料,在早稻插秧前,油菜会被粉碎撒入耕土中。
看来,以油菜花营造新田园景观的举措似乎已经达成某种共识。这种个案不仅在偏僻的勾蓝瑶寨、宝镜古村获得首肯,似乎正成为众多古村落点燃春季旅游的新模式。
从以食为主,到以看为主,油菜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人们对于营造新田野景观的摸索与尝试。它值得我们怀着对复兴乡村的希望,思考再三。
途经江永县黄甲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