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杏彩app-惠州早稻收获50余万亩 收割进度近九成 “良种+良技”护航粮食安全生产

日期:2024-12-23 08:35:27 点击数:1 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风吹稻浪谷飘香,又是一年夏收时。进入七月,惠州市各地早稻逐渐披上金黄外衣,迎来丰收。连日来,不少农企、农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机械力量抢收早稻,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全市水稻收获面积50.07万亩,收割进度达86.83%;晚造计划播种面积70.58万亩,对比上年同期增加8479亩,增长1.22%。

  今年上半年,特殊气候环境为惠州粮食生产带来挑战。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惠州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党员持续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等,以“良种+良技”夯实粮食安全,确保夏粮稳产高产。

  站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的一片丰收稻田里,阵阵稻香弥漫在空气中。放眼望去,金的稻谷沉甸甸地“压弯了头”,一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其中,将丰收的粮食全部收入粮仓。

  “目前测产结果预计亩产湿谷重超过1000斤。”看着眼前丰收的农田,种粮大户——惠州市茂农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畅新信心十足。

  去年,惠州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对仍北村的这片撂荒多年的旱地进行了旱地直播水稻技术的试验示范,在11月稻谷丰收测产时,得到了令人惊喜的产量成绩。

  “当时我们共引进了4个旱稻品种,试验了约20亩的农田,效果很好。”惠州市级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党员、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机械推广部部长祝升直介绍,由于这块地撂荒很久,此前是片果树地,不方便接水,于是采用了旱地直播种稻的技术,这是惠州首次尝试在旱地种植水稻。

  惠州地处华南,多雨多水,传统上是以水田种植水稻为主要方式,农民需要进行育种、插秧、浸田等工作。旱作水稻技术的到来,则直接跳过了上述步骤,并利用新型农机——多功能精量气播机,直接将种子注入旱地之中。相对之下,帮助种粮农户省下不少功夫。

  更关键的是,旱作水稻还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王畅新算了一笔账,传统水田需要进行育秧移栽,这里面就会产生育秧盘、人工移栽等费用,每亩地大约200—300元,而通过旱作技术升级后,这些成本全都可以省下了,并且利用机械播种,还显著提升了种植管理效率。

  在尝到甜头后,今年春耕前,王畅新再次找到惠州农技专家,主动提出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于是,在前期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大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亩,并多引进2个品种,进行高产、抗病性等方面的对比观察跟踪。

  上周,这片100亩旱地水稻迎来了丰收。经过惠州农技轻骑兵现场收割水稻称重测产,旱优78品种亩产湿谷约1232斤、旱优73亩产湿谷约1385斤、旱优196亩产湿谷约972斤(湿重),各个品种均表现出了丰产优产的好成绩。

  “从几次的试验试种可以看到,旱地水稻技术在惠州值得推广。”祝升直说,旱种水稻作为一种轻简化栽培方式,已经在其他种粮大省陆续应用,惠州农技人员将继续跟踪、摸索新技术、新成效,除了在丰产性上突破外,也将在稻米品质、口感等质量方面筛选符合的稻种,摸索出适合惠州发展的旱地水稻种植技术模式,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解决耕地“非农化”、粮地“非粮化”寻找科学路径。

  “这个玉米品相不错,是什么品种?”“使用无人机播种的效果如何?费用贵不贵?”“最新的水稻品种有哪些,希望能推荐一些抗病品种。”

  近年来,惠州各级农业技术研究、推广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农业交流活动,将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种植大户、合作社最关心问题的答案,展现在田间地头的品种展示、技术推广中,不断提高农业技术管理水平。

  6月初,在惠城区马安镇马安村,惠州玉米优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举行,现场展示了20个来自省内外科研院所及种业企业提供的鲜食玉米品种。这些品种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栽种,品种的生育特性、综合抗性以及品质等特点充分显现,现场还可以品尝新品种玉米的风味,让大家可以从甜度、口感,籽粒的柔软度、皮渣率高不高等方面进行挑选判断。

  “粤甜41号、粤万甜6166、粤彩糯2号等品种,各方面表现不错,我们将选购一批进行种植。”经过一上午的挑选,来自博罗的种植大户确定了基地接下来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6月下旬,又一场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惠阳区平潭镇召开,展示了新引进种植的20个水稻品种田间表现,通过现场“看苗选种”,讨论分析各个品种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了一批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好的稻种,将作为全市重点示范推广品种。

  这场观摩后,农技专家还对水稻品种推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讲解,并与种植大户现场交流在水稻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让大家收获满满。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的根本,源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年以来,惠州大力推进粮食作物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分别在惠阳区平潭镇和惠城区横沥镇建立2个市级水稻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在惠城区马安镇建立1个市级玉米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良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实效。

  “通过建立集成的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示范推广基地,开展观摩、培训、交流等活动,辐射带动我市水稻等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为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安全,促进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博罗县泰美镇秀岭村,大面积的高标准农田里,金的稻田生机勃勃,高架桥上,一趟趟广汕高铁呼啸而过,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生态画卷。

  这是博罗县锦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今年上半年,连续暴雨的极端天气,导致农田出现部分倒伏,并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给合作社带来了不少麻烦,“雨一直下个不停,如果没有农技人员帮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打药、施肥。”合作社技术员陈定敏很苦恼。

  惠州市级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党员、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部科员李华介绍,从今年4月20日开始,惠州遭遇了持续暴雨天气,时间长、降雨量大,导致“两迁害虫”多发,对水稻病虫防控带来严峻考验。

  “我们常说的水稻‘两迁害虫’,分别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它们会随着气流在南方、北方进行迁飞危害。”李华说,受特殊天气状况影响,全市各级植保农技人员提前开始留意水稻虫害的迁入情况,几乎每周都要下乡2—3次,对田间地头的虫口数量、为害情况进行统计和上报,最终形成每周的病虫害防治周报。

  经过密切细致的观测,惠州农技人员发现,今年稻飞虱相比往年来得早、发生重,“特别是4月份,正值水稻分蘖生长的关键期,还不到往年农户用药的时间,一些农田没来得及防控,导致大量稻田遭受害虫侵害,出现倒伏等症状。”李华说。

  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惠州农业技术人员及时采取了行动。一方面,增加对病虫害发生的测报,并广泛向种粮大户、合作社发布农业气象和病虫监测预警信息,提醒大家开展防控措施;另一方面,技术人员采取了植保开展统防统治,推广生物农药等防控方式,提高防治效果,为夺取早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4月,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党建+农技服务”模式,创建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农技人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如今,全市约340名农技党员深入粮食生产一线护航。

  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党员干部深入田间“主战场”,成为政策宣传员、农情调查员、农技推广员、防灾减灾指导员、收集员、示范带动员,认真履行好“六大员”职责,护航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日前,在惠东县铁涌镇的万亩稻田旁,一座全新的智能化农田监测装备基地建成投用。这个智能化监测站点,可以通过自动拍照、自动识别、自动计数、虫脸识别、数据自动分析汇总、自动上传,随时随地监测田间病虫发生动态以及植株生长、农田小气候、土壤墒情、病虫情等影响因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精准预报是科学有效防控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前提。

  “过去,我们植保工作者主要依靠深入田间地头手查、目测、竹赶、盆拍等传统方式,来人工识别计算、统计汇总发布病虫情报,工作量大、效率低,很容易耽误生产进度。”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植保部部长刘凤沂说,智能化农田监测装备的到来,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监测工作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测报准确度和效率。

  2022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惠州市启动了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去年,惠州在龙门县建成首个农作物病虫智能监测站,主要用于水稻等作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今年,再次建成惠东县农作物病虫情智能监测点,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县主要镇街的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智能监测网。

  “未来,惠州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将逐步覆盖全市5个县区,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现代化测报水平和预警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有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刘凤沂说。

  这样的成绩单,一方面得益于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驾护航,惠州层层压实党政同责指挥棒,不断强化对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硬约束,有效防范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在先进农业技术、品种、机械等方面的推广投入,持续调动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发展”转变,以农业技术手段革新,实现亩均土地增效。

  特别是近年来,惠州农业技术部门加大了对撂荒地、盐碱地等资源的复耕复垦,采用旱作水稻、耐盐稻种等新技术,重新赋予了闲置耕地资源的生产属性,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正在惠州农业大地崭露头角,并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工具”,比如,播种、无人机施肥、田间智能监测装备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全新的技术手段,正在成为推动惠州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全新方向。

  作为全省农业大市,惠州要抢抓新机遇,加快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粮食安全保障进程,推动农业加快现代化转型。一方面,要及时将粮食生产前沿领域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进行成果转化,提前布局谋划,开展集中攻关。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传统生产力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粮食产业的业态创新,同时强化现有创新成果在粮食生产全链条中的集成应用。

  另外,人才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的重要环节,惠州也要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以智力支撑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力度,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变,进一步推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赋能农民就业增收,激发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保障粮食安全的内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