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杏彩app-国家数据局等16部委关于举办2024年“数据要素×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数据局等有关部门将共同举办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大赛组委会:国家数据局担任组委会主席单位,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作为组委会成员单位,共同负责大赛组织实施。
组委会秘书处: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负责统筹推进大赛相关事项。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组建,国家信息中心担任秘书处办公室轮值牵头单位,负责承担赛事组织协调工作。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等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总决赛评审工作(地方分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由各地自行组建)。
大赛分为地方分赛和全国总决赛。地方分赛由国家数据局、有关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由各地方数据管理部门主办或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共同主办。全国总决赛由国家数据局联合有关部门主办,举办地数据管理部门承办。
围绕《“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部署的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12个行业领域,对应设置12个赛道,大赛组委会针对每个赛道分别制定赛题指南(详见附件1)。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赛道,并结合赛题指南细化赛题。赛题要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数据要素价值。
贯彻节俭办赛原则,支持各地充分依托相关会议等现有平台举办分赛。地方分赛参照大赛组委会统一标准制定评审相关细化方案,向大赛组委会报备后开展具体活动(分赛相关评审细化方案由承办地方分赛的省级数据管理部门公开发布)。
地方分赛主办方负责对参赛团队资格和参赛方案的合规性、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比赛公开、公平、公正,可配合赛事组织开展赛题宣讲、供需对接、调研交流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为充分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度,地方分赛及有关部门、国家级学会(协会)、企业等有关主体举办的数据类赛事优秀项目经审核后纳入全国总决赛(推荐条件详见附件2)。
全国总决赛拟于2024年10月举办,通过现场路演、答辩评审等环节,评出大赛一、二、三等奖及相关特色奖。全国总决赛相关活动方案由大赛组委会另行公布。
大赛秉持开门办赛的原则,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均可参赛,鼓励产学研用等主体联合参赛。参赛单位、参赛项目、提交材料应符合大赛基本要求。
1. 参赛单位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允许上述组织间合作组队报名,合作组队需指定一个组织为牵头参赛单位。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单位不得参赛。
2. 同一参赛单位可以有多个团队和项目参赛,但每个参赛团队只能提交1个参赛项目,每个参赛团队的参赛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参赛代表只能代表1个团队参加比赛。报名截止之后,参赛代表不可更改。
4. 参赛团队需遵守大赛规则,对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一经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参赛资格。参赛团队名称需符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相关规定。
5. 各地方分赛区相关组织单位及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母公司均不得在本赛区参赛,否则参赛成绩无效。
6. 获得晋级全国总决赛资格的参赛单位应接受所在分赛区主办方或大赛组委会包括参赛项目知识产权审查在内的相关审核,审核未通过的团队将取消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
1. 参赛项目须符合所报分赛区赛题方向,每个参赛项目限报一个赛题方向,且仅在一个分赛区参赛。赛题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2. 参赛项目要求已经开展实际应用,并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
3. 参赛项目的创意、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应归属参赛单位,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且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
4. 具体参赛项目名称由参赛团队自行拟定,符合赛道和赛题要求,能体现出数据要素的主要特征,名称需符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相关规定。
5. 在地方分赛、全国总决赛期间,参赛团队均可在不改变项目名称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参赛项目迭代升级。
6. 评审期间,参赛团队须按照大赛组委会的要求补充提交参赛项目有关材料。所有已提交的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
2. 相关证明材料。参赛单位相关的基本资质、申报主体责任声明、财务审计、信用情况等证明材料,以及和参赛项目相关的基本资质证明、应用案例证明、知识产权证明等材料。所有材料须为参赛单位所有,严禁使用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或非参赛单位材料,否则将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
3. 其他证明材料。例如:项目评审时需要的介绍材料、可直观展示参赛项目效果的视频、产品解决方案的模型和说明文档等。
各地方分赛可自主设立赛区的奖项类别、获奖名额,赛事奖励和权益由地方分赛主办单位另行公布,鼓励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产业布局,积极推出产业孵化、人才引进等扶持性政策。
全国总决赛设置一、二、三等奖以及特色单项奖,拟以奖杯、证书等形式进行发放。其中每个赛道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特色单项奖包括最佳技术创新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发展潜力奖、优秀组织奖等,获奖证书盖组委会章。此外,全国总决赛提供以下赛事权益:
1. 政策激励:获奖项目将有机会入选由国家数据局组织编制的相关典型案例集,所在单位将有机会推荐申报国家数据局相关项目。
3. 产融对接: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团队将获得大赛组委会提供的产融合作资源支持。大赛组委会将为其提供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央企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银行等投融资机构对接渠道。
5. 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总决赛优秀获奖团队可申报各地方分赛主办单位提供的相关人才招引项目。
大赛唯一规范名称为“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涉及到大赛名称描述时,需对外使用准确标准名称;如涉及需体现当届组织架构时,应完整表述组织架构中各机构全称,不得增删。
地方分赛的规范名称为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分赛(“*”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字需一致完整使用,不得拆分使用。地方分赛各相关单位有义务通知媒体、设计等所有对外信息输出部门使用正确名称。
大赛组委会为大赛标识的所有人,国家数据局为大赛标识的管理单位。为做好大赛筹办和推广工作,大赛组委会可授权特定实体(全国总决赛、地方分赛承办单位等)使用大赛标识,使用人超范围或违规使用大赛标识的,大赛组委会有权撤销授权,地方分赛应使用大赛组委会对外公布的统一标识,并遵守大赛标识使用规范。大赛标识在任何情况下均需完整使用,不得修改、联用。
未经大赛组委会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与大赛标识相同或近似的图形、文字或其组合,不得将大赛名称、大赛标识等用于商品、商品包装、容器、商品交易文书上,不得用于任何形式、任何媒体的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不得实施其他可能使人认为其与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大赛组委会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获奖作品公示范围和时间:在国家数据局官方渠道公示获得大赛全国总决赛奖项的作品,公示期为7天,供各界监督、评议。未通过公示的团队将取消获奖成绩并追回奖励。
举报要求:举报实行实名制,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匿名举报无效。举报由大赛组委会进行受理、核查、裁定。
为保证赛事公益性,大赛各地方分赛、全国总决赛均不得向参赛团队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各地方分赛主办单位对本赛区组织机构设置、经费募集使用等工作负责,加强赛事管理,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1.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推动制造高端化发展:数据驱动型创新研发模式,基于设计、仿真、实验、生产、运行等度数据实现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推动制造高端化发展。
2.提高工业制造决策科学性,降本提质增效:完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利用,在生产制造和企业运营主要过程采用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效益提升的多重目标。
3.提升服务型制造能力: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整合设计、生产、运行数据,增强高端化生产性服务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和运行性能,增强产品用户满意度。
4.稳固产业链供应链,强化价值协同:促进产能、采购、库存、物流等不同制造环节,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等数据共享和可信流通,探索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等新模式,提高区域间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1.促进农业生产数智化水平提升:通过融合利用遥感、气象、土壤、农事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市场等各类数据,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数智化场景支撑,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
2.促进农产品追溯管理能力提高:通过融合利用农产品的产地、生产、加工、质检等各种数据,支撑农产品追溯管理、精准营销。
3.促进产业链数据融通创新能力提高:通过综合利用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数据,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智慧种养、智慧捕捞、产销对接、疫病防治、行情信息、跨区作业、一站式采购、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数据和信息服务。
5.促进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提高:通过综合利用产能、运输、加工、贸易、消费等数据,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粮食、生猪、果蔬等重点领域,提供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价格波动等农业监测预警服务。
1.加强数据融合分析利用,增强产业协同效益:加强电商平台与各类商贸经营主体、相关服务企业深度融合,依托客流、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打造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推送和动态反馈的闭环消费生态;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强数据融合,整合订单需求、物流、产能、供应链等数据,优化配置产业链资源;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商贸企业依托订单数量、订单类型、人口分布等数据,主动对接生产企业、产业集群,加强产销对接、精准推送。
2.实现新业态创新发展:拓展新消费,推进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业态创新发展,支持各类商圈创新应用场景,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数字生活消费方式。
3.提高行业国际化服务能力与竞争力:通过交易、物流、支付等数据融合利用,提升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供应链综合服务、跨境身份认证、全球供应链融资等能力,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1.提升货物运输贸易效能和便利性:融合地理空间、卫星遥感、北斗定位导航、气象等数据提升运输和贸易效能,降低处理复杂度和操作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推进物流、结算、保险等货物贸易数据共享互认,促进贸易便利化。
2.提升客运效能、便利性和驾乘体验:融合跨领域度数据,提高旅客运输效能,提供高效、便利的出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