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app-解密猪产业链:SaaS如何升级生猪养殖?
2015年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中,“互联网+农业”被列为核心领域之一。最古老,最传统的农业,如今正因互联网的出现,而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那么,互联网的介入能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及新的机遇?
在对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调研之后,初心为大家梳理一份近万字的报告,为大家介绍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产业链痛点以及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并对两个具体案例:大北农和猪之宝,进行详尽分析。
如果你对“互联网+农业”也充满想法,希望你与我们取得联系!本文作者,初心资本投资经理王妤庭(Stacy)的联系方式为yuting.,投资副总裁冯甜的联系方式为tian.,期待你与我们一起探索农业领域的无限可能。
3. 趋势|互联网+猪行业将如何重塑生猪产业链?[案例分析]饲料巨头大北农-如何玩转互联网?
从供给来看,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在生猪存栏量方面,2015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5113万头,占世界生猪存栏量的59.3%。在生猪出栏量方面,从2000年以来,我国商品猪出栏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从2000年的5.19亿头,增长到2015年7.08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2%。若以2016年底猪肉生猪交易平均价格每公斤18元,一头商品猪110公斤计算,则生猪交易年市场规模1.38万亿,为万亿级市场。
从需求来看,我国猪肉消费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根据USDA统计数据,2000年-2015年,我国猪肉消费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2015年肉类产量达8625万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分别占总产量的63.6%、8.1%、5.1%、21.2%。
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户为主,规模化程度低,行业极度分散。年出栏生猪500头—50,000头左右的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占猪行业超过60%。另一方面,我国养猪生产前10位的大型养猪企业,如温氏、牧原等,不超过整体市场的15%。然而,和农业种植类似,生猪养殖正在经历从分散化到集约化的过程中;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规模以年出栏500-50,000头规模猪场扩张最快,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型散户每年逐渐减少。
目前,主要的养殖模式分为三类,如下表所示。从饲养模式区分为自繁自养(包含农户散养和工业化自繁自养)与“公司+农户”养殖;从现代化程度分为传统人工养殖与工业自动化养殖,其中“公司+农户”养殖在行业上来说有传统人工和工业自动化两种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由散户为主的我国养猪行业,与美国相比,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处较低水平。不论是在生猪出栏率、每头存栏猪产肉量、母猪年提供肉猪头数、母猪产肉能力、料肉比等,皆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防疫条件差,加上生猪长途调运频繁,流动环节引发疫情风险高,使得生猪疫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生猪平均死亡率高达10%-12%,而发达国家低于5%。
对生猪养殖业来说,饲料成本占总体饲养成本的70-80%,饲料中60%是玉米。由于饲料原料供给不足,加上近年国家为确保农民利润,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造成国内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总体来看,近期我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飙升至13元/公斤,对比美国成本仅为7-8元/公斤。
从进出口来看,散养户养猪生产机械自动化水平停留在原始阶段,导致我国猪肉生产成本和猪肉价格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出口竞争力不足。因此,自2008年以来我国一直是猪肉净进口国,其进口量的增长主要由于国内供应量不足且价格高昂的原因造成的。
总体来看,猪肉消费仍是主流,但进入低速增长期。根据农业部《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未来10年我国猪肉仍占肉类消费的60%,年增长率从过去10年的2.38%,下降到1-2%。
虽然规模化养殖是养猪业发展方向,且行业呈现集中趋势。但建设大型养猪企业投资高昂、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高、防疫难度大,该模式难遍地开花;其二,猪肉消费量巨大且地域分散,因此适度规模、年出栏500-50,000头的中小型规模养猪场,是未来主要的经营单元;其优势在于经营灵活、有土地、生产成本低、污染治理和猪病防治相较容易,可将生猪饲养、防疫、设备、种猪交给中大型的专业公司,这种适度的规模经营可有效克服养猪生产瓶颈,并提高经营效益。
- 养殖结构分化:全国范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型散养户,由于疾病问题、市场风险、经济收入加速退出。预计未来我国养猪产业,大型规模养猪企业占30%,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占70%
- 猪场分工明确:种猪场、扩繁场和肉猪场分工明确。像温氏、中粮等上万头母猪的企业,将更重视公司化饲养母猪,以高度自动化、规模化取得经济效益。肉猪将以中小型规模养猪场为主
- 生猪屠宰一体化:“就近屠宰,冷链运输”的屠宰加工一体化经营模式会逐步推进,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区域性肉品加工企业定点屠宰为补充,形成梯次配置、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
生猪产业链自上而下包括:猪饲料、育种、药疫苗—生猪养殖业-屠宰及猪肉流通业—猪肉加工批发零售业,最终到达消费者层面,如下图:
前文主要分析产业链中游——生猪养殖,而其上游和下游分别为饲料、育种业以及屠宰加工流通业。饲料、育种、屠宰流通等环节为千亿级规模,而疫苗为百亿级规模。
- 育种业:育种为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源头,是链条中最重要和利润最丰厚、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也是决定养猪企业竞争力高下的重要因素。育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选育技术上,选育环节投资大,规模太小不容易配套,规模大更具经济价值
- 饲料业:随着养殖规模化进程加速,大型养殖企业透过自制饲料大幅节约成本,使得饲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无法拿下大型养殖企业的订单,饲料企业开始透过增值服务来争夺中小规模养猪场
- 疫苗业:散养户仅采购三种政府强制疫苗,即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基本不再采购疫苗;然而,随着生猪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加剧,规模养猪场为提升生产效率更注重猪支免疫保健,倾向于使用市场苗、种类较齐全。因此,近年来疫苗在所有环节里头增速最快,年增长率在20-30%,预计2017年成为百亿级市场
- 行业极度分散:从地域来看,每年生猪屠宰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而定点屠宰率小于40%;从企业机构来看,国内屠宰企业超过2万家,但年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仅有2000多家,占10%;其余90%皆为机械化水平低、分布于乡镇的屠宰场。因此,前述两维度显示屠宰行业极为分散
- 销售利润率低:屠宰是微利保本行业,2015年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4.7%。然而,由于该行业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即规模越大,成本优势越明显,以双汇、雨润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毛利率可达10%以上,是中小企业的2倍利润率
- 总体来说,目前屠宰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产能布局受限于收猪和销售半径;一般来说,屠宰厂收猪半径为100-300公里,销售半径在300-500公里。然而,由于屠宰流通业具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相比美国前三屠宰企业市场份额达90%,我国排名前三仅20%。因此,无论是巨头或新进入玩家,都需合理考虑产销布局
养猪场上游连接饲料、育种(猪仔猪)、疫苗等供应商、经销商,下游连接生猪经纪人/猪贩子和屠宰场,乘上启下处于核心地位,其面临上下游痛点如下:
此外,从内部经营角度来看,养猪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如繁殖、疾病、管理等,都存在以下痛点:
- 技术不足:大型规模化猪场普遍采用B超仪进行母猪早期妊娠检查,尽早发现空怀母猪,减少无效饲养,但大部分中小规模养猪场不具备该技术水平;同时缺乏技术性管理人才对养殖各环节进行技术把控,尤其在动保兽医服务方面缺乏技术力量
- 饲料缺乏科学管理:仔猪的初生体重、断奶体重与猪场的经济效益高度相关,而提高仔猪的出生重关键在加强母猪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即调整妊娠料配方,提高能量及蛋白水平;良好的饲料管理可以使产仔数量和出生重改善10%以上。但多数中小规模养猪场对于饲料缺乏科学认识,仅注重饲料的成本价格,而忽略性价比,来一批试一批,没有量化数据可以判断饲料效果
- 管理效率低:母猪的繁殖效率下降,绝大原因来自于管理不够精细。母猪平均受胎率低,平均仅有75%,理想受胎率应达到85-95%,空怀导致无效生产天数增加,大大影响猪场绩效
- 数据记录不精准:规模猪场管理内容繁多,成本因素千变万化,必须全面做好各项纪录。然而大部分小规模养猪场仍停留在猪圈墙壁上乱计或用纸质方式记录数据,导致信息不及时且有诸多环节可能引发人工失误,最终无精准数据,增加无效饲养的支出
回顾过去的2016年,我们能看到企业服务的创业竞争激烈,姑且不论这些企业服务的公司是如何发展的,我们看看沉淀在他们背后巨量的服务对象就会发现:企业服务的很大一块触角深入的是大量的传统企业,比如各类的加工厂、制造商、农业等,尤其农业已经成为新的创业沼泽地。现实情况来看,大量的中小传统企业依旧是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存在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产业上下游很难打通、资源整合等问题。很多以SaaS切入传统行业的企业看准的则是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的机会,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及互联网化程度更为低下,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日以互联网为核心整合各环节的“产业互联网”为大势所趋。如雨润集团与饲料电商远方中汇合作,打造国内最大的农牧业电商平台汇通农牧;号称农业界“华为”的温氏集团成立物联网研究院;饲料大户大北农集团推出猪联网 2.0 版。业内大型企业纷纷察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生猪行业多个环节有改变意义,然而对于中游养猪场来说,”互联网+猪”主要解决了三项内外部的管理痛点:
- 内部数据准确,提高管理效率:透过互联网工具记录喂养、配种、妊娠、分娩、断奶等日常生产业务数据,实现周密管控。此外,根据系统预警机制可自动进行生产提示,降低无效饲养
- 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需撮合效率:养殖行业大数据互联网化,能够打破原来的信息不对称,使行业上下游的供需信息,行情变化,各方专家的意见均快捷的传递到中小养猪场面前,帮助行业内的所有人看清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各自合理的判断,减少过去信息盲点,信息滞后带来的损失
- 新兴手段减轻资金压力,并带来产业升级:互联网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快速进入,使养殖业融资难有了重大改观,同时使更多的养殖业经营模式得以发展,结合农资电商,农技服务,设备物联网等新兴手段,更加高效,快捷的产业模式升级成为可能
以这几点为基础,我们可以预期互联网+饲料、互联网+猪价、互联网+猪病、互联网+养猪设备、互联网+农资经销商、互联网+屠宰场、互联网+猪金融等多变形式,可以解决中游养猪场面对上下游的痛点。
前文提及由于大型养猪企业崛起,倾向于使用自配料节省成本,国内饲料企业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纷纷转型。如新希望、海大为代表的饲料企业和以中粮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企业,开始布局下游养殖。而饲料大户大北农集团则更贴近互联网,推出“猪联网”产品——基于大数据云平台所构建的虚拟服务平台、交易平台、金融平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大北农猪管理系统从PC端起家,包括生产管理、进销财、关键指标监控等。实现记录每头猪从出生/购买到售卖的整个养殖过程,并构建生产预警模型对个体猪养殖关键节点进行生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