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杏彩app东北苦寒之地为何成为“北方稻米之乡”朝鲜人的贡献功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水稻不仅需要充足水源,也不适合在寒冷地带生长。东北苦难之地,为何会盛产大米,甚至产量还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
现在全世界普遍认知,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粮食。
辽宁阜新县高台山遗种,就发现了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水稻田遗址;1988年,大连湾大嘴子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2400年前的碳化粳米。
清朝夺取天下后,将关外祖宗之地视为圣地,将其封禁。关内百姓不得擅入。由此当时东北的农耕文化更加衰败,关外几乎成了荒夷之地。
当时东北被日本和沙俄垂涎,边疆危机十分严重。加之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清政府不得已开放了“安置流民”“开荒济用”“以利饷源”的政策,东北边疆封控得以放松。
中原地区开始有大量的流民涌入东北,在我国被称为“闯关东”;与此同时,朝鲜正遭遇日本侵略和蹂躏,当时也有大量的朝鲜人逃亡东北躲避灾祸,并谋求生计。
到了19世纪60-70年代,朝鲜移民迎来一个小。1872年,鸭绿江北岸一带,就有朝鲜人470户,3139人。
文献记载,光绪末年,仅延边一地,朝鲜移民就达到了10.95万人。后来这些朝鲜移民在东北落地生根,成为我们大家族中的“朝鲜族”。
“闯关东”进入东北的多为中原人,以种植小麦为主,不善水稻。但朝鲜移民过来的朝鲜人,在朝鲜国内时一直以种植水稻为生,由此将种植水稻带到东北。
据专家考证,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拐瘸子朝鲜族镇的上甸子、下甸子是近代东北最早的水田开发地。
清同治年间,朝鲜移民在此刨草甸,挖水渠,修池梗,引种水稻。于清光绪六年(1875年),培育出了近代东北第一块水稻田。
自此以后,水稻种植在东北迅速铺开。到初年,东北地区水田总面积超过11.7万公顷,甚至连北纬52°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呼玛县,都培育出了水稻田。
朝鲜移民虽然在东北培育出了水稻田,但是东北地区气候十分寒冷,起初水稻的产量很低。尤其是辽河以北,水稻几乎难以生长。
直到清末,有一位叫申友景的移民,偶然从日本北海道带回了一种叫“赤毛”的稻种,他经过几年的试种育种后,培育出了能够适应黑龙江苦寒的耐寒高产水稻。
为了提高产量和利润,资本介入后,还曾特意派遣吉林省30余人的农业代表团去日本北海道考察,并带回了优良稻种。
据1912年的调查显示,当时东北地区的所有水稻几乎都是朝鲜移民种植的,耕耘种植的方式采用的也是“朝鲜式”。
到了1915年,日本提出了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当时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东北当局害怕日本人利用朝鲜移民对东北实施侵略渗透。
1918年,北洋政府发布通报,“旅满朝鲜人会收买水田,严加防范”,开始限制朝鲜移民扩大水稻种植。
同时,颁布了《提倡华民耕种水稻办法》,由县政府督促农会劝导民众耕种水稻。如果资金不足,则由政府联络乡绅商行,提供。
各种措施的鼓励和支持下,东北水稻种植迎来了长足的发展。20年初,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奉天官牧场、新纪公司、溥丰农场、彰武农牧场等官办或商办的稻田公司。
经过数十年的耕耘运作,原本不产稻米的东北三省,逐渐变成了北方稻米之乡,成为我国重要的大米生产基地。
2021年,黑龙江省大米产量累计2913.70万吨,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占全国大米总产量的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