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杏彩app亩产水稻1500斤扬州这处院士基地喜迎“丰收季”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黄舒雅 记者 顾潇)金秋十月,稻谷飘香。位于扬州市沙头镇晨兴村的张洪程院士基地,迎来了“丰收季”。经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测产,院士基地里栽培的水稻品种,亩产可达到750公斤。再经过一系列的评选、审定后,就可以向市场大面积推广。
10月27日,在晨兴村的院士基地里,一排脱粒机整齐排开,农民们正忙着将稻谷塞进脱粒机里脱粒。不远处,稻田里金的稻谷随风飘扬,一派丰收的景象。
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朱金燕,正忙着在稻田里选穗。她的身后,稻田正以一平方米大小的范围被收割,多少显得与众不同。朱金燕解释,之所以选择一平方米大小收割,是因为同一田块里试种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收割一平方米大小的稻谷,可以测算出不同品种的亩产量。“平均下来,基地里的水稻产量可达750公斤每亩。”
“我们的院士基地里,开展的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简单来说,通过对不同品种成熟期样本的分析,优选出有潜力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品种。”朱金燕说,这项工作可能耗时5-10年,先经过前期筛选、留种后参加省里的评定试验,之后再经过3-4年时间在其他地区试种,最后才能完成审定大面积推广。
“水稻有其特殊性,在扬州地区试种得好的品种,在南通、盐城等地区不一定试种得好。”朱金燕解释,为了把农民种植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正式推广之前,要做好水稻在各地区“普适性”的研究。
除了科研用途,晨兴村的院士基地还在为无人化种植技术的研究,做着前期准备工作。“预计明年会上无人化设备,从播种到收割,开展无人化种植技术的研究。”朱金燕说。
院士基地落户晨兴村三年以来,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土地是农民流转出去的,农民直接拿租金收益。”晨兴村党总支汤杰说,还有不少农民选择在基地里打工,干着熟悉的农活,多领一份薪水,直接带动了家庭收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