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杏彩app【听闻阁】沈阳变身“稻米之乡”的火热历程(下)!

日期:2024-12-23 08:35:36 点击数:1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稻田在沈阳扎下根来,固然有稻种适宜、朝鲜族农民技术过关的原因,土壤和气候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据有关专家研究,辽宁地区有适合水稻成长的土壤,因为是一季一熟,在寒冷漫长的冬季,更有利于土壤恢复和杀灭病虫害。更重要的还是气温。实际上,全球有两个区域最适合水稻种植,其一是环渤海地区,其二是印度北至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所谓“环渤海”地区,主要是指大连向北,以沈阳为中心方圆1000公里的地方,东到日本,西至内蒙古东部地区。这一地带秋季的平均气温不太高,刚好适宜了水稻的生长要求。另外,辽宁地区内陆盐碱地较多的特征也有利于生产优质水稻。

  沈阳地区水稻种植成功,令当时的地方当局认识到水稻种植业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开始从政府角度给予扶持,发起了由政府组织、民众参与的挖渠行动。从1913年10月开始,用近6个月的时间,开挖了从城东上木厂向西经大北、小北边门外横亘沈阳城,再经北陵南过塔湾,西至刘家窝棚入蒲河的灌溉渠道,渠宽三丈,引浑河水入渠,中设闸门以控制水量。

  后来此渠称为“新开河”,又因为开渠是为西北蒲河沿岸一带洼地辟种稻田,“挑挖此河以资灌溉”,所以也称“新开河”为“水利河”。

  ◆如果你驱车去寻找沈阳周边的水田,会发现水稻的种植是呈一个半环形绕在沈阳西部,仿佛一弯月牙照亮了沈阳这座城市。

  当时,“新开河”两岸尽是低洼之地,杂草丛生,土质肥沃,有了河水灌溉后,附近的汉、满族农民也学着改旱田为水田,开始种植水稻。荒地有了灌溉后,许多朝鲜族人移居到塔湾以西(今于洪区境内)开垦种植,这里成为当时沈阳境内最重要的水稻产区。

  1930年修纂的《奉天通志》,在总结清末民初辽宁地区稻田发展概况时写道:曩者地旷人稀,天然之利未暇经营。自光绪季年劝业道派员调查地方水利……各处之人民知稻田之利益胜于旱田,于是互相效仿,而各县境之山陬水,水竹巫洼田下甸十数年间,皆区画井井,一变而为膏腴。

  上世纪20年代以后,沈阳地区稻田面积迅速增长,1923年统计为8万多亩,1945年达到9.4万亩,其中大部分是由西部和西北部(即今于洪区境内)的朝鲜族农民耕种的。按当时水稻亩产200斤的产量计算,沈阳地区水田每年生产稻米达1万吨以上,数量相当可观。

  而如今的王家荒已是半城半乡,南边是林立的高楼,北边是沈山线铁路,稻田的面积已经缩水,城市的发展让当年这些“荒”村越来越缺少乡村的味道。但始于王家荒的稻米种植运动,却在沈阳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