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杏彩app贵州威宁: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大文章”

日期:2024-12-23 08:49:50 点击数:1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近年来,贵州省威宁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加大造林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林下种植等林下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11月2日,贵州省威宁县金斗镇冲子村孔家坟梁子,松林苍苍郁郁,七彩山鸡养殖大户顾涛和养殖人员正在忙着给山鸡添加白菜、玉米等食物,毛色艳丽的山鸡或上下扑腾,或低头觅食……

  38岁的顾涛是威宁县金斗镇红石社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16年,顾涛依托家乡广阔的山林养殖七彩山鸡,带领乡亲们一起发财致富。

  经过几年努力,顾涛在280亩山林下累计投资120万余元养殖七彩山鸡13000羽、土鸡1000羽,每年养殖山鸡毛收入在120万元以上,解决五六名当地群众在养殖场实现稳定就业。如今,顾涛成立了威宁县同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多乡亲们纷纷向他学习养殖经验,2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山鸡散养户。

  “林下养殖的山鸡在市场上是抢手货,公山鸡每只130元,母山鸡每只100元,主要供应威宁、六盘水等周边城市餐馆,早早就被商家预订了。”顾涛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顾涛还在养殖场开起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山鸡烧烤等乡村旅游体验,不断延伸养殖产业链,把山鸡养殖发展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致富产业。

  近年来,威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林下养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组建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林下养鸡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昔日荒山野岭,如今“绿色银行”。一片山林,飞出“致富鸡”,让当地群众依靠山林实现致富梦想。

  11月1日,威宁县石门乡石门坎村林下经济产业园,基地负责人陈榜军正在查看破土而出的赤松茸。一朵朵赤松茸伸着圆圆的脑袋、顶着红红的菌帽,东一簇西一丛,甚是惹人喜爱。

  据悉,该基地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由当地政府提供林地1100亩,贵州省锐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种植和接纳群众务工,既保护了生态,又能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由于经济效益不错,该基地从去年种植500亩扩大到今年700亩。

  据贵州省锐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柳涛介绍,赤松茸每亩产量在6000斤以上,每亩产值预计可达3万元左右,主要销往云南省昭通市、昆明市等地。

  “目前我们基地稳定带动4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我们林下种植的赤松茸比大棚种植的品质好,在市场上深受商家青睐,根本不愁销路。”柳涛说。

  但柳涛还有更大的“野心”。“我们将走林旅融合发展路线,在赤松茸种植基地修建农家乐,外地游客来基地可以体验星光露营,还可以采摘新鲜的赤松茸,让当地村民享受林下经济带来的红利。”柳涛说。

  近年来,威宁县以生态发展为主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培育林下种植赤松茸产业,走出了一条林下“掘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时值深秋,阳光洒满威宁县石门乡石门坎村中寨苗寨,让这个森林环抱的村庄格外靓丽。养蜂人潘克富一边晒着阳光,一边查看他养殖的40余桶蜂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8岁的潘克富,不仅是一位手艺不错的泥水工师傅,还是一位养蜂达人。这些年他养殖的40余桶蜜蜂,每年收入不下3万元,再加上泥水工师傅收入,日子越过越甜蜜。

  “我们寨子就建在山林里,养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十多年前我就开始养蜂,随着有了丰富的养蜂经验,我也因此赚到不少钱补贴一家人的生活开销。”潘克富说。

  在威宁,正是得益于威宁林下经济奖补项目的实施,许多种养殖户群众像潘克富一样依靠养蜂实现了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威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实现55万亩的林下产业,充分释放生态恢复后的“绿色红利”;其中林下种植天麻、林粮、林菜6万亩,林下养蜂、林下养鸡16.4万亩,林产野生菌采集26.6万亩,森林景观利用6万亩。同时,通过实施林下经济以奖代补政策,奖励补助林下养殖、种植实施主体,推动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林下经济以奖代补政策,奖励补助林下养蜂4700箱、林下养鸡20000羽、林下魔芋183.4亩、林下种菌687.24亩、林下天麻650亩、林下黄精60亩,累计奖励资金125.51万元,直接带动256户林下经济实施主体增收。通过林下经济奖补项目实施,有效提振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为威宁县林下经济做大做强开辟了又一捷径。”威宁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丹介绍说。(图/文 陈武帅)

  本报贵阳11月6日电  (记者汪志球)贵州省2016年以来建成省级以上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76个,建成省级以上空气自动监测站201个,布设土壤监测点位774个,布设声环境监测点位9555个,目前全省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空气、水、土壤、噪声监测基础网络。 为加强智慧监测平台建设应用,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大数据运用于监测,目前初步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本报重庆11月4日电  (记者刘新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3日在重庆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局委员、重庆市委陈敏尔作宣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