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杏彩app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灰陶厕所猪圈

日期:2024-12-23 08:27:06 点击数:1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平面为方形,前部围以圈墙,上有较宽的两面坡墙帽,覆瓦垄。圈墙正面中部开一长方形大门,周边刻划出门框。圈墙后壁加高,上作敞棚悬山式顶,覆瓦垄,正脊偏右开一天窗。敞棚内有一道纵界墙,把敞棚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厕所,前置半截墙,开一长方形门。右边是圈舍,前墙为较低的竖条镂孔栏栅形。靠圈舍右边一角的墙,向棚内折成曲尺形,又形成一厕,内置一方形便池。圈内靠前面有一横长方形空地模型制作古朴规整,具南阳地区西汉晚期明器风格。参见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南阳市东苑小区古代墓葬清理简报》,载《华夏考古》,1999年第2期

  近年来,广东史前时期的考古有很多新发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岩向记者介绍,在距今4000年至3000年的时间跨度里,约3800年前的东莞村头遗址是广东同期遗存中发掘面积最大,遗存最为丰富,出土遗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贝丘遗址,他曾对村头遗址进行过考古挖掘。

  村头遗址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动物遗骸标本有6143件,其中可以鉴定的动物有:水鹿、斑鹿、犀牛、老虎、猪、狗、野猫、豪猪、大象、龟、鳖等,陆生动物骨骼中出土最多的是猪的下颌骨,一共有400多件。2006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学家对这些猪的骨骼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90%的猪死时都是2岁左右,只有极少数的猪活到5岁,且以母猪为主”。

  李岩告诉记者:“这一结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猪的青春期到2岁左右就结束了,之后几乎不长肉,而村头遗址绝大部分的猪统一在2岁左右死亡,只有母猪活得比较久。古代人狩猎所得的野生动物,要么年龄特别小、要么特别老,在村头遗址出土的猪显然不符合这个规律。这就证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猪,且饲养水平还很高。”

  李岩表示,养猪的技术是从岭北地区传入岭南的,“这么成熟的家猪饲养业一下子在广东出现,中前没有任何过渡,这肯定是有北方的‘高人’指点。”

  村头遗址还出土了、石矛、石簇等兵器,骨璋、石璋、牙璋、骨环、石环等礼器,其中出土的18件牙璋数量为岭南之最,李岩告诉记者,牙璋是中原地区夏、商时代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村头村遗址出土牙璋,说明当时岭南人已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不仅仅是长江流域。

  这一时期有关人类饮食习惯的另一大发现在珠海东澳湾遗址,李岩介绍,在东澳湾,当时的岭南人已经学会了制盐,“我们当时做考古发掘时,就发现一些像灶一样的东西,但又不是灶,而是呈葫芦形。有三四个灶眼儿,旁边堆了很多陶釜的碎片。这种东西的形制和良渚文化晚期在宁波发现的制盐工具非常像,广东的发现也得到了国内盐业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水诚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李岩告诉记者,盐为百味之首,出现盐之后,不仅烹饪的菜品更有味道,人身体也会更为健康,“我们分析当时的制盐方法,就是把海水引到某个地方,先让太阳晒一下,让海水浓缩,再把这些卤水放到容器里面,用柴火在底下加热,将水蒸发掉了。留在锅底的就是盐。”

  除了养猪和制盐,这一时期岭南人的生活还有很多新的进步,比如,聚落已经有了规划意识。通过考古发掘清理,李岩发现,村头遗址的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中间为公共活动场所,南部则为垃圾区,绝大部分的动物遗骸被填埋在此,此外,聚落外还挖有壕沟,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这样的规划和如今现代的农村已经非常相像了”。

  原始瓷也在这一时期出现。李岩介绍,在早商时期粤东地区的浮滨文化中,出土了褐色釉面的原始瓷,这种原始瓷后来演进为原始青瓷,“瓷器的出现证明当时人们已能将火烧到相当高的温度,人们在使用瓷器时,也比以往使用陶器更方便,更容易清洗,也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