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杏彩app投身猪育种事业25年 华农教授吴珍芳获全国五一劳动

日期:2024-12-23 08:36:14 点击数:1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南都讯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实现“猪肉自由”,他投身于猪育种事业长达25年;积极打造生猪种业的“中国芯”,他的人生追求是“养猪强国梦”。

  日前,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结果揭晓,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珍芳荣获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种猪已经不需要依赖进口了,我们的猪育种工作不比国外差。”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吴珍芳自信满满地说道。

  吴珍芳,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猪遗传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八)、省部级一等奖9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210余篇,获授权专利42项,培养研究生120多人。

  先后入选国家特支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神农领军英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南粤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当年在填高考志愿时,虽然吴珍芳不了解畜牧专业,但他明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销售国,学这个专业很有意义,而且“做动物遗传的研究,听上去很高大上”。此后,他入读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然后从本科、硕士一路到博士,他都将时间奉献给了畜牧学科研究。

  “外国种猪价格高昂,每头猪约需花人民币2.5万-3万元,关键是买来的还不是最好的。”吴珍芳告诉南都记者,国外种猪繁育2代后,品种会退化,不得不持续地进口,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死循环。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实现“猪肉自由”,包括吴珍芳在内的无数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猪育种事业中。吴珍芳主持培育了“华农温氏Ⅰ号猪”和“温氏WS501猪”两个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并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是自2005年以来我国仅有通过国家审定的两个高效瘦肉型猪新品种。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吴珍芳还牵头组建了行业唯一的“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及华南区域畜禽种质资源库。先后主持国家“863”专项、生物育种专项和国家优质瘦肉型猪联合攻关等5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实施国家生猪种业创新基地建设。他参与组建的广东中芯种业创新联合体被农业部遴选为国家生猪种业唯一塔尖上的企业。2022年,中芯种业创新联合体被委派组建,据测算,中芯种业投后估值超过100亿元。

  经过行业多年来的技术攻坚,我国种猪育种在技术方面已经与国际并跑,种猪的重要经济性状指标也各有特点,更适合我国的养殖条件和市场消费需求,综合经济效益好,目前我国核心种源自给率已达到95%以上。

  “只需要在刚出生的小猪耳朵上取一滴血,通过基因检测,就可基本判断小猪日后长得快不快,瘦肉率高不高,肉好不好吃。”这样看似“科幻片”的场景,在吴珍芳团队的努力下,已经成为现实。

  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领学科发展。揭示了种猪专门化品系改良规律,提出“兼用品系”和“一优先两同步”等猪育种新理论,创新四元和五元杂交育种、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瘦肉型猪育种方案。其中自主创建的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育种芯片技术垄断,达国际领先水平;抢占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建猪规模化克隆高效技术体系,率先实现多基因共表达制备基因工程猪,创制具蓝耳病完全抗性的基因编辑猪和新型节粮环保基因工程猪,每头猪可节约饲料27kg,氮和磷排放量分别减少24%和45%,为应对未来种猪国际竞争做好技术储备。

  “外国品种和技术,不一定完全适合国人的鲜肉需求。比如四川人喜欢吃回锅肉,猪肉要带点肥;广东人喜欢煲汤,排骨价值大,这都需要不断改进猪的品种。” 顺应老百姓的需求,团队选育出了瘦肉更多的种猪。

  在百余名研究骨干、千余名科技人员和3万余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吴珍芳团队以世界优秀种猪个体为育种素材,坚持本土化选育,培育出了高效瘦肉型品种,该品种瘦肉率达到65%-66%,比20多年前提高近30%。种猪新品种在全国23个省市550余家养猪场应用,累计出栏肉猪1.5亿余头,创产值3200余亿元,带动农户增收330余亿元。

  作为广东省生猪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吴珍芳还长期坚持带领团队,深入猪场、农村开展养殖技术服务,先后对接30余家养猪场,120余户养殖户,转化实用技术30多项,年培训农技人员1200多人次,为养猪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