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杏彩app-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及主导品种一览表

日期:2024-12-23 09:03:01 点击数:1 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本网讯:农业部正式启动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将在四大作物的13个主产省的30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10项先进实用的粮食节本增效新技术和50个主导品种。

  这10项主推技术和50个主导品种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与种植业管理司在广泛征集全国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四大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技术和品种的基础上,遵循充分考虑所选技术和品种的适宜范围,注重品种的代表性和实际供种能力的原则,经组织专家评审筛选确定的。

  现将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10项主推技术的优点、技术依托单位的联系方式以及50个主导品种的来源、特种特性、适种地区、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向社会公布。

  协优9308、Ⅱ优明86、中香1号、武香粳9号、岗优725、华优桂99、川香优2号、宜香1577、丰优香占、富优1号、粤丰占、中选181、湘晚籼10号、辽粳371

  中优9507、济麦20、郑麦9023、烟农18、龙麦26、豫麦70、邯6172、绵阳30、晋太170、周麦16号、扬辅麦2号、川农16

  农大108、沈单16、四单19号、郑单958、雅玉12、高油115、龙单13、浚单20、鲁单981、通单24、吉单342、济单7号、成单22、辽613、濮单6号

  黑农44号、合丰42、东农46号、垦农18号、长农13号、绥农14号、冀豆12号、豫豆22号、中黄20号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结合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引进吸收日本的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旱育稀植技术体系。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下培育水稻秧苗。旱地土壤中氧气充足,水热气肥容易协调,有利于培育壮秧。利用壮秧优势,在本田里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多利用分蘖成穗,加上科学的肥水调控方法,实现穗大粒多,稳产高产。

  该技术主要具有的优点是:(1)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2)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好;(3)能早播早栽,提早成熟,一般能比常规栽培提早成熟3-5天;(4)增产节本效益好,一般可比常规栽培亩增稻谷50kg左右,同时省秧田、农膜各80%,省种子20-50%,还可省工、省肥、省水。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北方单季稻地区推广应用,而且还适宜于南方双季稻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效均较为显著,同时对于解决两熟制早稻育秧期间遇到低温烂秧、栽后僵苗迟发问题,扩大迟熟品种面积,以及保证连作晚稻早插高产,促进水稻生产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在我国各稻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年应用面积均在1亿亩以上。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采取人工或机械均匀地将秧苗抛撒到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它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按育秧方式不同,水稻抛秧可分为塑盘育秧抛栽、纸筒育秧抛栽、无盘旱育秧抛栽和隔层育秧抛栽等几种,目前应用较多是塑盘育秧抛栽。

  该项技术,与传统手工插秧相比,每亩可节省秧田0.1亩,节省用工2~3个,节省生产成本30%左右,增产5%~10%,增加效益15%~20%,同时站着抛秧,不用曲背弯腰,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连片集中育秧,促进水稻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因此,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尤其是经济教发达、务农劳力缺乏、劳动力价格高的水稻产区,该项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据统计,全国水稻抛秧的应用面积从1990年的50多万亩,至2000年扩大到1亿多亩,10年间扩大了近200倍。

  近年来,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选用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水稻双季抛秧技术研究,组装集成了一项水稻双季优质品种、双季抛秧、亩产稻谷双千斤的配套技术,简称“水稻双优双抛双千斤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指利用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以代替手工插秧的一种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它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田间的劳动强度,对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根据我所多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机械插秧有较好的作业质量,田间农艺性状好,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试验示范表明,水稻机械插秧,与人工移栽相比,产量基本持平或有一定增产作用;机械插秧水稻病情较轻,虫害密度较低。机械插秧比人工移栽每亩少投入用工成本30-50元,且大幅降低农民的田间劳作强度。机械插秧省工、省时,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或空闲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摧枯稻茬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水后,进行直播或移栽种植水稻,再根据免耕的生育特点,进行栽培管理的一项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翻耕栽培做法,直接平地播插,具有增产、节本、降低劳动强度和改良土壤等优点,是农业耕作技术的一项革新。

  该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和季节矛盾,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保护生态平衡和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据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示范结果,免耕稻田每亩用药成本25元左右,可增产8%~10%,比常规稻田可节本增效40—55元。水稻免耕栽培不仅能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不误农时、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还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减少水土流失,发展持续农业的作用,因而深受农民欢迎。在当前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的新的农村形势下,免耕栽培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栽培(大水、大肥、大播量)条件下,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使小麦生产的效益严重下滑。为了解决中、高产条件下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促进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研究提出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

  减少基本苗、培育壮苗。传统栽培条件下亩基本苗一般为20-30万,苗量过大,麦苗相互争水、争肥、争光严重,麦苗素质较差。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亩基本苗6-12万(黄淮麦区),单株麦苗的营养条件和安全生存空间都大大改善,有利于培育壮苗,从而为高产打下基础。

  依靠分蘖成穗,增加多穗株在群体中的比重。以多穗株(分蘖穗)为主构成的群体穗大高产,而以一穗株(主茎穗)为主构成的群体产量较低。精播、半精播栽培的麦田基本苗少,单株成穗较多,以多穗株为主,产量较高。

  单株成穗多,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在一定范围内,单株的成穗数与平均穗粒数、千粒重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精播、半精播栽培的小麦植株健壮,不仅单株成穗多,而且穗大,平均穗粒数也多,其平均千粒重也较高。②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的优点

  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大大降低了单位面积基本苗的数量,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了田间湿度,不仅有利于抑制小麦常见病害的发生,而且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改善了群体的光合性能,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由于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不仅显著提高了生育后期群体的光合强度,而且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输,有利于提高经济系数和籽粒产量。

  增强了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了水、肥生产效率。精播、半精播小麦单株具有较多的次生根,根系发达,根系的营养范围广,根系活力强,因而对肥、水的吸收能力强;加之精播、半精播小麦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因而水、肥生产效率较高。

  联系人:于振文电线(二)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墨西哥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的一种小麦种植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可降低生产成本30%左右,便于管理等优点,并很快在墨西哥大面积推广,目前的覆盖面已超过90%。

  与传统平作栽培技术相比,垄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改传统平作的大水漫灌为垄作的小水沟内渗灌,消除了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及随灌水次数增加土壤变粘重的现象,为小麦的健壮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一次灌水用水量仅为30立方米/亩左右,节水30-40%。

  2、垄作小麦的追肥为沟内集中条施,可人工进行,也可机械进行。若人工进行,则每人每天可追肥30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化肥集中施于沟底,相对增加了施肥深度(因垄体高17-20厘米,而肥料施于沟底,相当于17-20厘米的施肥深度),当季肥料利用率可达40-50%。

  3、垄作小麦的种植方式为起垄种植,改传统平作的土壤表面为波浪形,增加土壤表面积约30%,光的截获量也相应增加,显著改善了小麦冠层内的通风透光条件,透光率增加10%-15%,田间湿度降低10%-20%,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下降40%;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缩短3-5厘米,小麦株高降低5-7厘米,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4、垄作栽培改变了传统平作小麦的田间配置状况,即改等行距为大小行种植,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千粒重增加5%左右,增产5%-10%。

  5、小麦垄作栽培为玉米的套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小麦种植于垄上,玉米套种于垄底,既便于田间作业,又改善了玉米的生长条件,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全年粮食产量。

  少免耕覆盖直播技术是一种主要的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形式。是国外发展的一种土壤保护性的耕作方式,并在国内得到推广和完善,它是指在一季作物之后地表残茬覆盖至少为30%,使土壤侵蚀控制约在50%的耕作和种植体系。其技术体系是采用少(免)耕、覆盖等耕法,结合施用除草剂,减少中耕除草的次数,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和破坏,增加地表残茬,达到保持水、土资源,使土壤能维持相对高产的一套农艺和农机结合的耕作技术体系。玉米免耕覆盖直播主要包括三个技术作业:(1)前茬覆盖保水抗旱技术:前茬作物收获后保留一定量的作物残茬覆盖地表,覆盖量约为

  200公斤。东北较大面积为玉米连作,可采取错开前茬直接免耕播种,也可条旋播种。如前茬为小麦,采用1065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垂爪式麦秸粉碎机进行麦秸粉碎同时铺撒秸秆,对秸秆多的地块用打捆机打捆,防止秸秆成堆堵塞免耕播种机;(2)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根据产量目标调整,播种机的行距和播种量,免耕播种机要选择性能良好的机型,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BQM-6A具有破茬性好、气吸式精量播种和播种质量好性能稳定的特点。农哈哈生产的小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具有小型轻便特点,适用于小面积的农户使用。保护性耕作的玉米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玉米的播种量根据计划密度而定,青体收获的青贮玉米比籽粒收获的玉米其播种量要高20%左右,在播种时施足底肥和种肥;(3)化学除草技术:在播后苗前要进行化学除草,除草剂要根据田间杂草的草相而定,如果苗前除草的效果不隹,可在苗后补喷对玉米无害的除草剂,如玉农乐。2、技术效果保护性耕作专用玉米生产在东北地区有以下优点:(1)少免耕直播省去了耕地作业,节省了作业费,播种期比常规平播提前1-2天。若遇阴雨天,免耕更会体现争时的增产效应;(2)免耕地块蓄水保墒能力强。由于地表有秸秆覆盖,土壤的水、肥、气、热可协调供给,干旱时土壤不易裂缝,雨后不易积水。与翻耕的比玉米生长快,苗情好。另外,肥料不易流失,产量也相应提高;(3)玉米抗倒伏性好。免耕玉米表层根量多,主根发达,加之原有土体结构未受到破坏,玉米根系与土壤固结能力强,所以玉米抗倒伏能力强;(4)麦秸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5)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玉米免耕地块比翻耕地块增收玉米765千克/公顷,减少耕地作业,玉米生育期间减少1次浇水,节水节油。

  籽粒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