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杏彩app-再看“水稻上山”真的很受欢迎

日期:2024-12-23 08:51:45 点击数:1 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2022年党代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代表通道说出的这段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年近七旬,为家乡为农民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第一次尝试到了“网暴”的资源。

  那段时间,水稻上山在网络上几乎已经到了妖魔化的程度,朱院士的声音配上被大水冲毁的农田,看上去充满了讽刺意味,朱院士本人也成了激进网友口中骗钱、骗项目的伪专家。

  在一些不良账号的推波助澜下,抨击水稻上山变成了互联网世界的一场狂欢,人身攻击像潮水一般涌来。

  水稻上山是朱有勇院士在云南农村蹲点时,为让当地农民能听懂种植技术,而专门取的名称,实际上这个项目应该叫做水稻旱种,也就是脱离传统的水田,在旱地上种植水稻。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技术,能极大的缓解山区,尤其是缺水山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也能增加山区群众的主食多样性,对健康有好处。

  ,水稻上山并不是在山坡上重新开垦土地种水稻,而是用原本种玉米的土地改种水稻,不存在劳民伤财、破坏生态一说。

  ,经过长期技术攻关,旱种的水稻在除草、除虫、施肥等方面的成本都大大降低,所以也不存在管理困难、亏本一说。

  ,788公斤的亩产有没有水分?请注意,朱院士是说的最高亩产,并不是说的平均亩产,788公斤是目前最高亩产,大部分的种植区域肯定达不到这个数据,因为那块田比别的地方肥沃。

  朱院士蹲点的农村,当地缺少河流灌溉,雨水也不充沛,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吃玉米。但朱院士发现相比于玉米,当地老百姓更爱吃大米,但因为没有水稻种植条件,所以只能偶尔到市场上购买。

  在艰难而漫长的培育后,水稻旱种项目终于成功了,世世代代只能吃玉米的老百姓也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依靠的是科学技术和朱院士的倾情付出。

  这个本来人人喜闻乐见的科技助农故事,朱院士将其概括为“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来试图与广大网友们分享,也许是朱院士和农民打交道太多,习惯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交流,脱口而出的水稻上山就这样被当成把柄抓住,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歪曲事实的解释。

  一个长期在农村蹲点,晒得和农民大叔一样黑,荣获多项农业科学奖,云南省农业系统第一位院士,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培养出多名优秀农学人才的科学家,竟然被造谣成“砖家”。

  诚然,水稻旱种并不完美,依然还有改进的地方,但这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极大的好处,是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的好技术。

  朱院士也说了,欢迎有志之士一起来投入研究,使水稻旱种更好更快的推广,造福更多的人,他更欢迎有疑惑的网友到实地去看看,到底水稻能不能旱种?到底旱种能不能丰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时,云南农业大学就奖励了他200万元,而他却将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成立奖学基金会,以奖励该校全日制优秀本科学生和研究生,鼓励农大在校学生奋发向上、勇于创新。

  朱院士的遭遇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位广受好评的教授,号称网红教授的郑强,相比于朱,郑的口才就好多了,他总是把爱国挂在嘴边,在网络上俘获了太多的信众,这些人甚至把他捧为当代教育家。

  朱院士回报家乡、回馈母校的情怀,郑强没有;朱院士一心科研、低调治学的态度,郑强没有;朱院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服务人民的追求,郑强也没有。

  是的,郑教授是爱国的,但他的爱国只停留在嘴上,只体现在他对别人的要求上,他的舌苔上甚至都快刻上了国徽。

  朱院士从不把爱国挂在嘴边,但他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深深证明了他的爱国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付之行动的。

  但荣誉和褒扬都给郑强,有些人甚至要求郑强去当教育部长,因为只有郑强才能拯救中国的教育事业。

  更可悲的是,夸奖郑强的人和冷嘲热讽朱院士的人竟然是同一群人,希望其中没有你,请善待、珍惜我们尊敬的“农民院士”朱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