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杏彩app-“中国稻改第一村”——看水稻如何种出“新高度”

日期:2024-12-23 08:36:01 点击数:1 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深秋时节,田间水稻一片金黄,在“中国稻改第一村”所在地,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的万亩稻米基地,微风拂过,稻谷飘香。“这是我试验的新品种,还有十几天就要收割了,这个品种不仅产量高,关键是口感好。”说这话的叫王永平,人送外号“水稻大王”,痴心育稻三十五载,续写了河东水稻的新发展。

  王永平是当地水稻种植专家,60多岁的他见证了河东稻改的起起落落。“旱天旱个死,涝天涝个死。”据他回忆,稻改前,当地主要种植小麦、红高粱等农作物,由于旱涝灾害常发,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颗粒无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3年,当地由种旱田改为种水田,并进行了试验性推广,当年亩产量达到500斤,稻改一举成功!

  1965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一篇报道题为《思想不断,生产不断发展》,并配发社论题为《从胜利跨向更大的胜利》。大篇幅讲述了临沂市河东区东张屯大队稻改的非凡成就。 从此,河东水稻声名远扬,太平街道也获得了鲁南地区 “稻米之乡”称号。

  1984年,临沂地区农业局将水稻试验点安排在王太平村,时任全市技术网长、农民技术员的王永平,抓住这个良机,把全部精力投入水稻科研中,进行良种培育。“我对水稻有感情,当时就想着帮大家伙儿解决产量低,解决品种混杂问题。”王永平告诉闪电新闻记者。

  1998年,王永平注册了“临沂市永平水稻研究所”,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民营水稻科研机构。他选育出20多个水稻改良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通过省级鉴定,1个品种在山东进行区域试验,另有7个品种在他的试验田里选育。他实施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经山东省农业厅和水稻专家组联合实际收获、测量,水稻亩产量达721.69公斤,比预定目标超出21.69公斤,再次获得2012年山东省水稻高产第一名。

  目前,太平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0亩,平均亩产达到1100~1200斤,水稻种植实行科学管理后,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都走在了全省全市的前列。同时,王永平选育的水稻品种在鲁南、苏北及河南等地推广600多万亩,一般增产15%左右,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效益1.8亿元,累计为农民增加效益超过7亿元,“稻改”再一次给村民带来丰收!

  忽视大米品质、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发展慢、村民种植意愿低成了阻碍河东水稻产业发展的四座大山。王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现状,王永平再一次踏上了“稻改”之路。他一边在改良品种上下功夫,一边鼓励水稻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在王永平的带动下,40个合作社陆续成立。

  植保无人机、新型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在孙运建的合作社,现代化农业设备应有尽有。“我们有专业技术指导,稻米优质,学校跟我们签订了直供协议。” 孙运建告诉记者,如今,借助机械化操作,专业指导,合作社正在打造优质稻米基地,并注册“老军营”品牌抢占市场。

  “虽然水稻种植规模不如以前,但是,我们对水稻的种植技术提升及品种改良从未停止过。”河东区太平街道农业办公室主任陈则光告诉闪电新闻记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合胜、丰田、同德等水稻专业合作社引领,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田间管理。

  “我们万亩水稻基地现在基本实现了水稻的全程机械化种植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了太平水稻整体种植水平和稻米品质。”陈则光称,由于稻米优质,当地涌现出了“太平大米”“老庄户”“善禾”“同德”等一大批山东省知名品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