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杏彩app-联“县”热推|打开这幅丰收画卷遇见藏在湖北的稻香世界
8月14日上午,云梦县义堂镇老吾老再生稻产业基地一派热闹的景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种植大户代表和县镇两级代表们齐聚在这里,一起见证“一种双收”再水稻产量的奇迹。
“我们这个再生稻品种确实好,省种、省肥、省药、省工、省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许多大户现场表示,明年种植再生稻将扩大种植规模,初步统计明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能达到10000亩。
老吾老再生稻产业基地在义堂镇流转土地5500亩,配备无人插秧机、无人飞机等设备30余台套,对规划区进行沟渠清淤、抗旱排涝管网、提水泵站及机耕路建设,建成了50亩的现代化育秧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和占地15亩建筑面积3200平米的烘干加工车间(年烘干能力5万吨,加工能力1万吨)。
云梦县代表、郧都再生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阳聪表示,合作社将无保留提供再生稻种植、管理技术,可以代育秧苗,可以全程托管,也可以分段托管,合作方式灵活,确保义堂再生稻提质扩面,体现作为。
8月13日,黄冈团风县黄进河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院内,稻田一片金黄。伴随着机械轰鸣声,大型再生稻收割机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卷入“腹中”,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省农科院粮作所50亩再生稻“亚两优美香新占”迎来测产收割。经专家组现场验收,该再生稻单产达到1503.6斤,较去年增产10%。
又是一年稻谷黄,8月13日,位于仙桃市尾镇龙台村的隆丰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00亩头茬再生水稻迎来收割季。收割机穿梭于田间,在大地上划出一道道沟坎,当地种植户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
8月14日,在孝昌县花西乡宏光村的农田里,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将糯稻颗粒归仓,好一派丰收美景。今年,花西乡糯稻种植面积约1.3万亩,未来的一周将是糯稻的集中收割期。
“今年的糯稻成熟得早一些,我种了100亩,趁着天气晴朗,正在抢收割,今年的亩产量1100斤左右,一亩田可以纯赚七八百元,是个丰收年。”花西乡宏光村党支部委员余海燕高兴地说。
糯稻是一种黏性较大的稻米品种,糯稻脱壳后,就是我们常吃的糯米,通常用于制作糍粑、粽子、年糕、麻糖、米酒等传统食品,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食材之一。
花西乡作为孝昌的“西部粮仓”,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在保障籼稻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一改传统的种植结构,选育优质糯稻良种,推广农民种植优质糯稻,同时,乡农办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提升糯稻的产量和质量。
风吹稻田千重浪。眼下,应城市再生稻迎来头季成熟期,当地抢抓农时,积极组织机械,全力开展机收,确保颗粒归仓,农民增产增收。
在应城市杨河镇杨河社区连片的稻田里,两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争分夺秒开始收割。不一会儿,收割机便满载着沉甸甸的稻谷,停靠在运粮车旁,金的稻谷倾泻而下。
“今年种了127亩再生稻 ,今天收割的是头季稻 ,亩产可达到1600斤 ,预计第二季可以达到700斤,实现亩产超吨粮。” 应城市杨河镇杨河社区种植大户艾龙辉介绍,种一季再生稻比单种一季中稻亩产增加500多元左右。“多亏了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杨河镇农业服务中心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来指导,教我们科技种田,我计划明年还增加一部分再生稻种植面积。”
近年来,应城市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将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杨志远介绍,目前全市的再生稻逐年增加,今年的面积达到了5700多亩,明年估计可以达到8000多亩,成为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时下,正是早稻再生稻头茬收割季,阳新县陶港镇千余亩“甬优4949”再生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种植户抢抓农时加紧收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连日来,在官塘村长乐畈种粮大户刘合福的连片稻田里,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今年,刘合福种植早稻再生稻220亩。稻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从插秧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不仅减少人工投入成本,产量也有所提高。
眼下正是再生稻头季的收获时节。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村的稻田上,沉甸甸的金黄稻穗散发着阵阵稻香,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在广东畈村3组,咸安区永宏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两台收割机正在进行稻谷收割。该合作社今年种植了野香优659再生稻260亩,经实地测产每亩产量有900余斤。头茬收割早的田块,稻桩已重新发苗,长势喜人。
“我们三个月后可再次收割,每亩产量大概在500~600斤,可一季收两茬。”永宏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社长梁能银介绍。
所谓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次,就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收取稻穗,留30至40公分的植株和根系,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后再收一季的水稻。
据介绍,虽然目前再生稻的二季产量没有一季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二季产出的大米口感更佳、米质更好。
“再生稻二季的米质相当可以,口感也最佳,相对来说人工也要节省不少,二季只需要施点肥,又不用打药又不用移栽,增收增产有保障。”永宏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社长梁能银说道。
当下已进入稻谷收割季。8月11日,位于沙洋县官垱镇马沟村的一处稻田里,一台收割机在田间争分夺秒穿梭作业后,将沉甸甸的稻谷倾泻至停靠在旁的运粮车内。
春种绿秧苗,八月稻田香,眼下,在当阳市河溶镇的50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奔忙,不一会儿,便满载着沉甸甸的稻谷,停靠在运粮车旁,将金的稻谷倾泻而下。
当地的种粮户张华继种植了40多亩再生稻,当天收割的头茬再生稻正是他家的,“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四五十亩,我的田一天就割完了。”
别看张华继的土地现在整齐划一,原来他家的田块分散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并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操作,“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开展后,村里土地细碎化的问题得到解决,张华继的粮田,从育秧、插秧、管护到收割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产量也有了保证。
产量和收入的提高,也离不开品种的变化。为提高粮食单产,当阳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因地制宜,科学调整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绪红说:“我们今年推广新的品种,克服了去年不耐低温、不抗倒伏、病虫害抗性差的特点,我们预测产量有大的提升,品质比较优质。”
再生稻品质提高了,销售自然不用愁,当地采用订单式种植模式,让稻谷还在田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销路,给种粮户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据了解,当阳市在落实种植早晚两季水稻的同时,大力发展“一季稻+再生稻”生产,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呈逐年增加趋势。
随着“双抢”的热潮刚刚落幕,再生稻便迎来了开镰收割的高峰期。记者近日从农业部门了解到,我市再生稻高产示范田两季产量预计能够突破1000公斤,成功实现“吨粮田”的创建目标。
据了解,今年,我市粮食生产指导面积高达260万亩,其中早稻25万亩,中稻(含一季晚稻)167.9万亩,双季晚稻25.6万亩,大豆13万亩,夏粮作物27.78万亩。
当前,正值再生稻收获的高峰期,田间地头皆是忙碌而喜悦的身影。日前,农业专家在新沟镇新生村再生稻高产基地现场测产时发现:再生稻头季亩产高达735公斤,按照当前的良好态势,两季产量预计能够突破1000公斤,成功实现“吨粮田”的创建目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确保水稻生长有良好的环境。市农业部门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8月进入再生稻收获季。8月7日上午,省市县农技专家齐聚公安县章田寺乡利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稻—再-油”模式集中展示基地,组织开展模式现场观摩、再生稻头季实产验收和技术培训。全县5个再生稻主产乡镇农技工作组组长、30户种植大户及4家模式示范主体全程参与。
目前,公安县已连续承担省农技推广总站粮食作物高效模式(稻—再-油)集成示范推广项目两年,分别在章田寺乡、毛家港镇、孟家溪镇、甘家厂等乡镇4家主体实施,实施面积1850亩,主体热情普遍高涨,在田再生稻长势均衡,模式集成推广有序有效。根据全县现有再生稻种植规模和模式推广潜力估算,可推广模式面积最少在5万亩以上,按照亩平产量和效益估算,预计全县不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可新增产粮食1万吨、油菜0.5万亩,农户亩平可增收益6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