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杏彩app-“龙宝种粮”模式走出丰产增收新“稻”路
3月30日第一批浸种,4月1日拌种,4月2日开始播种10天不到的时间,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龙宝大坝的1261亩现代农业示范田水稻播种环节工作就已完成。
4月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塑料薄膜棚里一块块钵盘整齐地放置在一起,盘内的禾苗已经冒出了尖细的嫩芽。市农业农村局蹲点技术指导服务组成员张斌告诉记者:“用业内的术语,这叫立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发芽,再过20多天,这些秧苗将从育秧棚移栽到田里茁壮成长。”
今年是“龙宝种粮”模式在这里实践验证的第二个年头,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龙宝大坝是贵安新区水稻种植条件较好的片区之一,这里水源充沛、地势平整,有基本农田3300多亩。2022年,贵阳贵安为探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农业经营效益的有效路径,在这里开始了现代农业示范田建设,总结出“龙宝种粮”模式,即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化规律,围绕“优种、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五个示范,以农业科技投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探索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四方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适度规模化种粮的生产模式,从而实现亩均收入、人均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2023年实践验证结果显示,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亩均产量达652.1公斤,其中“泰丰优79”优质稻自育品种最高亩产达到939.4公斤,在黔中高海拔地区首次突破900公斤。
示范田的示范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优种。张斌介绍,以前这片大坝种植的水稻品种多达40余种,产量和品质良莠不齐。今年,在示范田的带动下,龙宝大坝已全部换种,栽种产量高、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的“川优3727”和“泰丰优79”。
其次是育苗。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与传统湿润育秧苗相比,示范田采用的无纺布钵盘集中育秧不仅效率大幅提高,1亩钵盘苗可满足50至60亩大田移栽,而且秧苗质量好、抗逆性强,同时移栽时适用于机插作业,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了提升单产,示范田主推“两增一调”技术,即增加种植密度、增加钾肥使用量和调节氮肥使用时期和次数。传统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至8000丛,而龙宝大坝示范田提高至每亩12000丛。
“示范田刚开始插秧时,老百姓是很抵触的,几十年的庄稼户没见过这么种的,甚至有人还说这么大的密度像在种杂草一样,产量肯定不行。”龙宝村村支书吴启胜说,种植效果却让大家眼前一亮,去年示范田测算净收益为每亩1420元,比农民自种田高了113.6%。示范田的示范效应也逐渐体现出来,农户不仅接受了新的种植方式,也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复制”起来。
“示范田的机械化运用也让农户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观念的改变。”张斌介绍,目前,水稻育苗、插秧、植保、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已经成熟,去年通过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种植,粮食生产成本较农民自种田降低了38%。
2022年,随着龙宝大坝示范田建设工作的启动,高峰镇文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也应运而生。通过各级补贴和技术支持等,目前合作社已有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种农机11台,每年在当地及周边县区耕作面积达5000多亩。合作社负责人刘文何介绍:“今年我们合作社在示范田内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500亩。”
“建设示范田的意义是为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科技为抓手,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种植,提升亩均产值和农户收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从去年的实践来看,产量、产值都有质的提升,示范效果也较为明显。”张斌介绍,示范田刚开始建设时,当地种植大户仅有个位数,今年已经扩充到27家,示范带动作用可见一斑。
“做个简单的比较,我们自种稻田每亩出田谷在550公斤到600公斤,扣除近20%左右的杂质和水分,亩均产量也就是450公斤左右,但是通过科技种田,示范田稻谷扣除水分和杂质外,亩均产量达到600多公斤,而且由于统一优种,收购价也更高。”种植大户魏华亮说,“这么高的产出,谁看了不心动?所以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学技术。”
种子选用、育苗、栽种、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指导,缺一不可。张斌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通过示范田建设,让大家看到效果、积极学习各项技术,反哺到种植业上。”
不误农时、不误农事。据介绍,4月底,示范田的秧苗将开始移栽,并于5月上旬全部完成,在科技的助力下,可以预见,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贵阳贵安以龙宝大坝为试点,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联耕联种联营模式,让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粮食产量大幅提升,而且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的收入都得到增加,实现了一举多赢。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龙宝种粮”模式实践,并根据贵阳贵安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实现可复制、可推广,逐步在贵阳贵安扩大模式运用范围,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记者 李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