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app-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受益于三大有利驱动因素(附报告目录

日期:2024-12-23 08:32:32 点击数:1 来源:杏彩app下载 作者:杏彩平台官网

  目前,我国肉猪养殖主体仍为散养农户,市场规模较大。据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12月17日的发布会介绍,我国目前有2600万个养猪场户,其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这些中小场户的猪肉产量在全国猪肉产量的比重接近50%。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 年生猪出栏 54419万头,同比下降 21.6%,其中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天康生物、龙大肉食、金新农、罗牛山 10 大生猪上市企业占比 8.06%,较上一年度上升 1.32%。规模化企业的集中度提升仍存较大空间,肉猪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散养农户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生猪养殖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户增加,生猪存栏量增加,随后出现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降,养猪户减少,生猪存栏量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因生猪存栏量减少,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又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我国生猪养殖呈现的周期性其主要原因是散养的生猪养殖者无法预计市场变化,只能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决定增加和减少存栏数量,使得猪肉价格最终随着存栏数量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波动。另外,受到节日消费需求增加及消费旺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表现为“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养殖规模扩大——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规模缩减——供给不足”的循环。其主要原因包括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产业组织形态分散特点、生猪固有生长周期以及疫病影响等。

  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市)作为重点发展区域作为我国传统生猪主产区,该区域养殖总量大、调出量大,在满足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还要供应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省份,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

  由于温度、湿度、光照等调节设备在大规模养殖企业中的广泛运用,季节性影响对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影响已经很小。季节因素对于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主要与消费者消费习惯有关,通常情况下,节假日相对密集,且气温偏低,猪肉产品消费量相对略高。

  生猪养殖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养,又可以舍饲。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生猪养殖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随着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部门加大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力度,奖励、完善生猪生产消费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猪肉储备规模、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指出,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西南、西北等地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导,出台专门政策,在养殖用地、资金投入、融资服务、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先安排、优先保障。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

  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动物性食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食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肉类消费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肉制品的安全、健康和营养的重视,高端猪肉市场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一些大型优质企业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更多地保障猪肉品质,容易形成品牌效应,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及饮食观念的改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在猪肉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人们对猪肉质量安全和品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居民的消费习惯正逐渐向重视食品安全和偏好高品质方向发展,这种转变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表现的尤为明显。

  目前 “生态猪肉”、“有机猪肉”、“黑猪肉”成为了安全、 营养、健康的代名词,满足了大众新的消费需求,然而猪肉品种不一、品质良莠不齐,且其养殖数量与普通猪的养殖数量相比非常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消费能力、高品质人群的需求,黑猪肉及高端猪肉的潜在需求量不断上升,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生猪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了一定周期性的上涨下跌波动,造成生猪行业周期性频繁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业准入门槛较低,生产周期较短,市场竞争相对无序,生猪价格的波动将对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行业内企业需针对生猪行业的周期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降低行业周期性波动对生产与销售的影响。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为稳定生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猪养殖的调控政策,提供各项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和方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若国家调整生猪养殖行业的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及规范化发展将受到影响,生猪供给以及价格有可能发生波动,将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部分生产基地靠近城市边缘的行业内企业将面临搬迁场址,随之将对生物资产造成搬迁损失,不能移动的、未到折旧年限的猪舍等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也会造成企业的一定损失。

  在生猪规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 60%左右,生猪饲料的主要成分为玉米和豆粕,其价格走势受整个农产品市场影响较大。如果短期内上述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生猪价格就基本保持稳定,企业主要产品毛利率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另外,养殖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养猪粪污处理成本都在持续上涨,这些都增加了生猪养殖成本的上涨风险,从而造成养殖户的利润波动。

  亚洲人口密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卫生、防疫等社会公共事业不发达,这些因素将导致动物源性疾病更易在亚洲爆发。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中的疫病情况明显增多,如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非洲猪瘟等。

  猪群发生疫病的频率越来越高,新型疫病爆发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将对行业内企业生猪的生产繁殖过程造成较大风险。行业内企业需强化疫病防治工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疫病风险。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从传统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工厂化发展,养殖效益的高低逐渐成为行业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猪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好坏有赖于对种猪群的饲养管理、动物营养、生物健康、生产管理和猪舍建设等要素。上述要素相辅相成,并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行业规模化养殖对技术水平要求形成了明显的进入壁垒。

  生猪养殖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规模化养殖中的生产场所建设、生产设备购置和防疫体系建立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前期投入很大,回收周期较长,因此对于新进企业的资金实力有较高要求。

  防疫是生猪养殖的关键环节,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企业对养殖环境有较高要求。生猪养殖基地一般需要选择在地势高、隔离条件好、周边人员活动少、污染源少的区域。对于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来说,需要生猪养殖所在地具备较大的环境可承载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规模化养殖涉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涉及到育种、饲养、防疫等养殖的各个环节,尤其是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专门从事养殖和疾病防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类人才的有机协调与磨合搭配才能使企业综合技术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经验的积累都需要较长时间,使得该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