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app-深度好文当前生猪生产现状分析及产业发展新特点
从最近生猪生产的情况来看,全国生猪生产得到快速的恢复,生猪产业正逐步摆脱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非洲猪瘟发生3年多来,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未来生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就当前生猪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简单论述,供广大从业者了解参考。
从国家统计数据可知,2020年末的生猪存栏量为4.065亿头,比2019年增加了3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4161万头,比2019年末增加了35%。2020年底的生猪存栏量和母猪存栏量都已经恢复到2017年末存量水平的92%以上。最近11年(2010-2020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年均为4.4亿头,最高为2012年的4.8亿头,最低为2019年的3.1亿头。2021年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7654万头,同比增长18.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459万头,增长16.7%。
2020年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2019年减少了3.15%。最近11年中,生猪年均出栏量为6.66亿头,出栏量最高年份为2014年的7.35亿头,最低为2020年的5.27亿头。
2020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为7639万t,比2019年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为4113万t,比2019年下降3.3%。最近11年中,年均猪肉产量为5222.6万t,最高为2014年的5671万t,最低为2020年的4113万t。2021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为6428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8.0%。
2020年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总量为 573万t,同比增 79.1%,其中冷鲜冻猪肉进口总量约439万t,同比增加108.3%。最近11年中,年均进口量为131.03万t,最高为2020年的439万t,最低为2010年的20.1万t。2020年进口猪肉量相比2010年增加了20倍。2021年1-9月份,猪肉及猪杂进口412万t,同比下降4.6%;其中猪肉进口量为314万t,同比下降了4.3%。
从肉类总产量来看,未来畜产品总量将会稳中略增,并出现结构性调整,牛羊肉将会保持长期增长,猪肉短期内将会恢复性增长,稳定后将会呈下降趋势;禽肉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会受猪肉产量影响。按照国家制定的猪肉自给率95%的目标,我国每年需要的猪肉量约为5500万t,进口量约为275万t。目前来看,进口量还远大于目标控制量。
2021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猪价从年初一路下滑,最高价为年初的35.53元/kg,最低价格为10月初的10.85元/kg,最高价相比最低价下跌幅度达到227.5%。在分析猪价下滑的因素来看,主要是由这几方面造成的:(1)总体产能恢复迅速,生猪供应形势好;(2)季节性消费需求疲软,且禽肉替代明显;(3)二次育肥以及压栏造成的“牛猪”,打乱了正常的生猪出栏节奏;(4)进口猪肉总量处于高位;(5)短视频、公众号等多种信息渠道的市场行情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让广大养猪人从众导致对行情造成误判。从当前的猪价来看,猪价维持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并有一定程度的盈利,处于合理区间。
自2001年以来,这20年当中,散养户退出迅速,散养户出栏占比由2001年的92%下降到2020年的43%;万头以上猪场出栏占比由2001年2%上升到2020年的15.50%,规模化程度提升明显。从山东省的情况来看,2020年该省生猪规模化程度达到了55.57%。2020年,山东省生猪养殖企业数量约为27.64万家,其中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企业有1.14万家;生猪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的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500头以上)数量是51家,而2008年仅4家,2019年为24家。
因生长快、瘦肉率高等优势,养殖场主要以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外源猪种作为二元杂交生产能繁母猪的首选。据山东省畜牧协会调查,目前商品猪场能繁母猪存栏外源猪种二元杂交占比达到80%,存在“卡脖子”风险。而一些优秀的地方品种,则面临种群缩减、种质退化、濒临灭绝的困境。同时,良种培育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先进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多元投入、长效支持、高效转化的成熟机制,种质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商品猪场生产育肥猪所用种公猪良莠不齐,造成能繁母猪生产性能差异较大。据山东省畜牧协会调查,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育肥猪数量,就山东省情况来看,平均达到16~18头,水平较高的能达到24头以上,与发达国家平均30头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养殖场户对价格高度敏感,当生猪价格高涨带动能繁母猪价格走高,一些养殖场户将三元母猪留做种用,价格低迷时则会出现快速淘汰能繁母猪现象,导致能繁母猪产能不够稳定,对生猪生产供应造成较大影响。猪周期下,能繁母猪生产较商品猪受影响程度更深、恢复时间更长。
养猪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除了面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常态化,还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养殖门槛在提高、产业格局在调整、生物安全要求在加强、生态养殖步伐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正在快速普及等等。
(1)疫病防控门槛在提高。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于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求越来越严格。(2)环保门槛在提高。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工作的逐步推进,对于畜牧养殖环保治理越来越严,畜禽粪污必须达标排放。(3)资金门槛在提高。随着猪场建设和运营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规模化猪场每头母猪的投资成本不断提高,对于规模猪场建设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4)养殖水平门槛在提高。随着各种成本的上升,养猪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提升养殖水平上要效益,逐步成为当前猪业发展的主要方向。(5)经营管理门槛在提高。猪场未来的竞争将会是成本竞争、企业经营的管理竞争,规模猪场的整体运营也将成为未来能否立足生猪产业的关键因素。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不断影响,全国划分了五区,山东隶属于东部片区(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2021年5月1日,《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已经开始施行。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跨区调运生猪将会逐步受到限制,调运活猪逐步会向调肉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产业格局将会发生改变,屠宰企业逐步向产区布局。大型养殖集团也纷纷向食品企业转型升级,温氏、牧原等作为全国的龙头企业,正在全国布局屠宰;山东的金锣、龙大都有自己的屠宰项目,包括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希望六和、天邦都在逐步发展自己的屠宰布局。
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随着资源化利用方面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当前各个大型企业集团在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方面,在硬件上不断升级,为实现粪污处理达标排放、发展农牧循环实现种养一体化最终达到生态畜牧养殖的实践、探索不断加快。
随着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逐步认识和了解,现有猪场特别是规模猪场的建筑设计和工艺模式在逐步调整,从原来的通栏、大跨度逐步向小单元转变。当前新建的一些规模猪场,基本上是按照针对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要求上,从单向流通,不交叉,尽可能地防止猪、人、车、物的接触等方面进行设计、建设。
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是深远的,当前对于防控非洲猪瘟已经形成共识:生物安全防控是第一要务。就目前来看,广大的养猪从业者正在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愿意去学习和接受生物安全的措施和要求,愿意投资、投入生物安全团队的建设。当然,目前针对山东省的情况来看,认识到与真正做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生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疾病检测在2019年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种猪场在引种和卖猪的过程中,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由原来的不主动到目前的必须有、并且还不仅仅局限于非洲猪瘟一个疾病的检测报告。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疾病范围在逐步扩大。对于非洲猪瘟的场内检测,规模化猪场更是做到了极致,采样的范围、检测的周期、复检的要求等,通过对疾病检测、监测的硬性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猪病检测在生猪产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批从事生猪产业智能化的企业快速崛起,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快速推动智慧养猪的普及推广。目前在山东省开展业务的公司主要有小龙潜行、农信互联、深圳润农、省饲儿、京东农牧等,产品涵盖智能识别、智能饲喂、智能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等。随着产品不断地迭代更新和逐步地落地推广,智能化养猪在未来,特别是在应对非瘟防控避免直接接触、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力劳动、生产监控和计划调整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助推了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山东布局的全国龙头企业包括温氏、牧原、正邦、天邦、正大等大型企业正在跑马圈地,产能设计规模不断加大,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龙头企业年出栏量的占比将会由当前的15%左右逐步提升,并且占比会越来越高。
随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与龙头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中小猪场特别是小散户占市场份额会进一步缩小。但由于我国地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等原因,中小养殖户并不会完全消失。未来的中小散户,要么逐步朝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或者联合起来成立养殖合作社,抱团取暖,提升市场的话语权;要么加入到产业平台或龙头企业的阵营,进入“农户+平台+公司”或者“公司+农户”的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