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app-国泰君安:猪价低迷行业持续去产能 2024年猪周期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美国生猪养殖行业从20世纪70-80年始经历规模化发展历程,行业效率提升,行业分工逐步细化,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一体化。复盘美国养猪业,养殖变化趋势,该行认为2023年猪价低迷,行业持续去产能,2024年周期方向愈发明朗,景气度方向比短期价格节奏更重要,抬眼看前景已经越发明朗,2024年周期向上,以β角度推荐养殖板块。
美国生猪养殖行业从20世纪70-80年始经历规模化发展历程,行业效率提升,行业分工逐步细化,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一体化。国泰君安农业钟凯锋团队,复盘美国养猪业,养殖变化趋势,得出以下5大推论:
从规模化进度来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可对标美国20世纪80~90年代,规模化的进程可能还要走10年。中国养殖场规模化从2007年开始,目前处于美国规模化启动阶段末期到加速阶段初期。1)从养殖场数量来看:2007年到2010年,中国养殖场数量从8235万户下降到2010万户,降幅约76%;美国到1982年,养殖场数量降幅约86%。2)从场均存栏量来看:中国场均存栏量从2008年的6.4头上升至2021年的22.4头,翻了约2.5倍;美国从1954年到1978年,场均存栏量增长了3.7倍。
实际养殖利润可能比预期高。通过分析美国覆盖不同养殖环节的农户的养殖利润,以周期和年来计算,每头育肥猪的产业链总利润均超过200元人民币。即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仍存在较高头均养殖净利润。
未来我们是否能够以美国的养殖利润来预期牧原、温氏等公司的利润?该行认为这将会低估中国养殖龙头公司的利润。原因在于美国的养殖业分工细致,种猪场、保育场、育肥场各司其职,而牧原、温氏等公司的业务覆盖了养殖产业链的所有业务,因此牧原和温氏等行业龙头公司应当以美国整个生猪产业链的头均利润来衡量。
从美国的历史发展经验和数据来看,分娩-断奶仔猪/2月龄猪-出栏的细致分工是适应美国养殖行业发展的,且细化的分工也推动了这一模式下的养殖规模更大,而分娩-出栏的全流程自养模式占比逐步降低。该行认为,美国分工更细致的养殖模式,对养殖户、合同商的能力要求更低,对生物安全防控的能力也更宽容。
对于养殖疫情的不同防控措施决定了中美两国养殖模式的差别。我国的养殖业存在着几种模式:集团场存在着“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模式,家庭农场有外购仔猪育肥的模式,这中间存在着中美两国之间的行业差别。欧美的养殖疫情防控以扑杀净化为主,我国的养殖疫情防控有所不同,2018年爆发非洲猪瘟后,牧原在自繁自养场推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来保住产能,自繁自养场在初期有集中调动和严格管控的有利条件。因此,从集团场来看,“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模式无法衡量其优劣。
或者猪周期会发生什么变化?猪周期将一直存在,且其振幅可能仍然较大。猪周期的存在与经济学的“蛛网模型”有关,而对于未来猪价的难预测性、生猪生长时间10个月和周期始终存在的散户,将使得猪价一直处于“蛛网模型”的周期中。
美国猪周期后期的周期时间延长、周期探底次数增加等是否将在中国养殖业应验,需要观察未来我国的养殖集中度提升幅度、户均存栏规模等情况。我认为我国的农业、农民的实际国情不同,散养户未来仍是灵活进出行业的群体,对于猪周期的涨跌来说,他们还是影响供应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猪周期未必会底部长期震荡和探底次数增加。
美国的猪肉产业链利润基本在食品公司手中,食品公司先掌握屠宰环节,打通消费渠道,然后收购上游的养殖企业,Smithfield、Triumph、Hormel等公司均是如此,即美国的猪肉产业链利润是被屠宰场/食品公司所掌握。
我国可能将由养殖企业向下游打通产业链利润。中国人的饮食偏好决定了屠宰场/食品公司的产品是有限的。我国消费者的50%的肉类蛋白来自猪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鲜肉,对热鲜肉的偏爱决定了调味品或者猪肉加工品无法成为猪肉消费的主要形式。因此我国大部分屠宰和猪肉食品企业盈利能力低于美国同类企业。从目前的行业毛利率和利润来看,养殖端掌握养殖源头,积累利润向下游发展,可能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1、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50%以上,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将会影响养殖成本的稳定性。2、极端气候风险:极寒或者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影响,将会扰乱正常养殖经营活动。